■本报记者 马倩 摄影报道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一棵古树就是一处别具一格的景致。一个新建的小区里生长着一棵350多年的古树,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西侧树干中空,枝干仍向上伸展
市区永济路和迎宾大道交叉口的东北角,有个新建的小区叫龙岸清华。从小区西区南面的大门进去,往前几十米就能看到一棵高大壮硕的古树。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古树巍峨地矗立在那里,叶子虽然已经脱落,但更具沧桑之美(右图)。
100年,对人的一生来说已经足够漫长,而300年也几乎是一个封建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时间跨度。但对树木而言,这远远不是它们生命长度的极限。古树用自己漫长的生命作注,记录着城市的变迁。
这是一棵古槐,树龄已经有350多年了。古槐的树干上,挂着一个写有“古树名木”的标识牌,注有编号、树龄、管护单位等信息。据了解,按照树龄排列,这是沧州市区的第二号古槐。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古树的西侧树干中空,但枝干向四方伸展着,还能看到树梢处嫩绿的颜色。树下还长出多棵小树苗,彰显着古树极强的生命力。
从远处遥遥望去,古树完全融入到了小区的绿化当中,两边的杨树笔直地站立在那里,就像两个年轻人在守护着一位慈爱的老者。 那么,为什么一个新建小区内会生长着一棵如此古老的槐树呢?
■人们在大树下闲聊,休息
原来,这里曾经是一个村庄的所在地——大杨庄。根据城市建设的需要,大杨庄拆迁了,在此建起了龙岸清华小区。相关资料介绍,大杨庄比沧州很多村落建立得都要晚一些。清朝康熙年间,杨氏祖先从河间北八里庄迁到此处。因为由杨氏所建,庄子取名为大杨庄。
今年60岁的于德水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我小的时候,这棵树就很粗大,也总是听老人们说我们祖上是从河间搬来的,就是不知道这棵树是不是那时候种下的。”于德水说。
于德水回忆着他小时候村子里的场景:“那时大树旁是一口水井,旁边还有一片坑塘。大人们有的在井边打水,有的洗衣服,有的就只是在树荫下歇着、聊聊天。”他诉说着小时候的故事,一幅祥和、温暖又美好的乡村图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古树承载乡愁,必须保护好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古树以它们漫长的生命,为居住在附近的人们遮风挡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一代一代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古树。“村子拆迁的时候,我们就和开发商沟通好了,一定要把这棵古树保护好才行。”于德水说。
300多年以前,或许是从河间而来的杨氏种下了这棵古树,又或许在他们建村以前,古树就已经存在了。这些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挺拔又伟岸的古树一直生长在这片热土之上,承载着人们的乡愁情思,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活着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