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队有一名坚守钻探一线26年,每年大部分时间在野外作业的大钻机机长。他皮肤黝黑粗糙,不善言辞,长年在充满噪音的钻井机台工作,嗓门洪亮又略带沙哑。他就是高文庆,一家三代人都从事钻探事业。
曾有人问高文庆,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感悟人生,你认为是什么?他回答是“钻”,这个字对高文庆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他和年逾七旬的父亲、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儿子,祖孙三代都曾经或正工作在野外钻探一线。
高文庆的老父亲高常兴是一名钻探工人,参加工作三十多年,一直从事钻探工作,战斗在野外一线,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和优秀的机长。“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其实是搞钻探的”,这是对钻探工人的真实写照。受父亲的影响,高文庆从小在野外机台艰苦但和谐的环境中成长,他在少年时代就感受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献身地质工作的光荣,对钻探工作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1994年,高文庆初中毕业,放弃了继续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不顾家人的反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北省地矿局地质技工学校,学习钻探专业。1997年被分配到河北省地矿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开始了他自小热爱的地质钻探工作。
白天跟着老师傅们学操作,业余时间便自学新知识、新技术。在高文庆的带动下,几个好学的工友自发组成学习小组。新老工友们在一起学习,时常切磋。技能比拼让更多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了实际工作中的“拿手活儿”。而最努力的高文庆,也从刚入行的“新兵蛋子”,变成了队里最年轻的班长,工友们争相向他请教。
2001年夏,有一个到河北地质职工大学带薪深造的机会,这也是许多青年职工盼望转换钻探工人岗位,脱离野外艰苦环境的一次绝佳时机。当时正值钻探生产任务较重时期,高文庆谢绝了单位领导对他的关心和照顾,放弃了这次深造机会,他说:“我是一名钻工子弟,知道当钻工很累,工作环境很艰苦,很难出人头地。可是地质钻探工作总要有人做,总要有人站在野外一线,总要有人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完成钻探工作。我就计划干一辈子钻探,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钻工也会有让人羡慕的时候,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那年与他同期参加工作的许多同学、同事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取了省地质职工大学,毕业后大多不再从事野外钻探工作,但他抱着对钻探工作的热爱,仍然决定工作在野外第一线。
2002年8月,高文庆和几名同事被派到安徽芜湖协助芜湖水文队完成一个基岩孔地热井项目,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两个月。“去吧,不用担心我和孩子。”贤惠的妻子看出了高文庆的左右为难,连忙安慰他。告别家人,高文庆踏上了前往芜湖的列车。
多年来,高文庆收获了诸多荣誉,“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能工巧匠”“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大工匠”“河北省地矿局十佳地质工匠”……如今,高文庆的儿子已经完成学业,和父亲一样,没有选择舒适的办公室,毅然来到野外钻探一线,做着爷爷、父亲钟爱一生的钻探事业。“爷爷和爸爸是我的偶像,我要像他们一样刻苦钻研钻探技术,多长本领,争取做得更好”,高慕晗自信地说道。
三代人的坚守,是对地质钻探事业的无限热爱,是优秀家风潜移默化的浸染。地质钻探事业就在这种精神的传承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