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第05版:05

解决邻里纠纷、调解婆媳矛盾……盐山县韩桥村村民刘云才被命名为“金牌调解员”——

老百姓身边的“明白人”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刘云才(左一)和村民聊家常

“婚礼就得新事新办,我自己说了算。”

“你还是个孩子,就得遵从老礼,怎么能由你胡闹?”

……

因为婚事该怎么办,盐山县韩桥村的刘某和叔叔吵了起来。盐山县韩桥村党支部委员刘云才得知后,找到叔侄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叔侄俩握手言和。

像这样家长里短的矛盾,刘云才不知道给村民处理了多少。

村里的“明白人”

今年51岁的刘云才,是盐山县盐山镇韩桥村党支部委员。村里的老百姓都叫他“明白人”。去年,盐山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命名他为“金牌调解员”。

这些年,刘云才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过晚饭,就到社区、村民活动中心或文化广场与村民聊天。聊着天,他就和村民普起法来,向村民宣传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相关法律知识和党的相关政策,向村民讲述身边的法治故事。

通过和村民聊天,他及时了解到群众的诉求,还能及时掌握村民的不满情绪。“原先,有的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发生纠纷后,有人选择忍让,以致憋出‘心病’,也有人‘火头’上来,吵架、打架,导致矛盾激化、升级,甚至触犯法律。村民懂法律了,矛盾就有效化解了,村里也就稳定了。”刘云才深有体会地说。

刘云才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明白人”,要具有较好的法治素养和一定法律知识。为此,他坚持线上线下一起学。他加入了一个律师群,向律师们学习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他还系统学习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普法工作的文件精神。

同时,他还定期针对不同对象组织开展法律讲座,讲解典型案例,利用广播、微信群、走访座谈以及发放寓教于乐的法律资料,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准备离婚的和好了

“自从你为我们调解后,我们两口子没有再生气,再也不提离婚的事了。”前几天,刘云才回访时得知闹离婚的夫妻俩和好如初,他才彻底放下心来。

前段时间,这对夫妻闹离婚。刘云才得知后找到他们,向这对夫妻宣讲新民法典相关知识,苦口婆心做了一上午工作。最后,夫妻俩打消了离婚的念头。

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利益诉求……只要村民找刘云才反映问题,或是他听说村民家里有矛盾,他都会尽心尽力去帮助解决。

村民陈某某女儿上体育课时被其他同学撞伤住院治疗,学校多次调解未果,刘云才积极地从法律方面作出解释,让双方监护人互相谅解,最终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不管是土地流转,还是棚户区改造,几年来,刘云才聚焦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有效实现矛盾精准化解,及时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热心接待当事人、耐心听取各方陈述、细心调查事实真相、公心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方法,是刘云才自己总结的。“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老百姓才能把你当作知心人,才愿意和你反映问题,我们才能把问题及时处理化解。”刘云才说。

大操大办地取消了

“我母亲生前太不容易了,她的丧事我一定要大办。”近日,一位村民的母亲病逝,他想把母亲的丧事办得隆重一些。

按照韩桥村红白理事会章程,实行丧事简办,白事每桌总费用不超150元。这位村民如果大办就会违反村里的相关章程。刘云才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找到这位村民沟通。他们一致肯定这位村民在老人生前已经尽了孝道,文明操办丧事,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在全村传递了文明新风。

这位村民家出殡当天,刘云才按照办事程序把采购明细表张贴上墙,接受大家监督。

作为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和村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刘云才始终将学到的法律法规与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高彩礼、红白事铺张浪费现象,刘云才协助村委会起草、审核、修订了《韩桥村红白理事会章程》《韩桥村村规民约》及其他管理规定,还为村内项目签订和其他决策提供法律意见等。

为有效落实韩桥村红白事简办的倡议,刘云才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行韩桥村零彩礼或低彩礼婚礼,刘云才建议,不能简单地以行政命令或法律规定来强制执行,而要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和需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

在刘云才和村“两委”的倡导下,村民张某在结婚当天将12万元彩礼全部退给男方,这是韩桥村首例零彩礼婚礼,也由此推进了婚礼移风易俗的改革。

在刘云才的引导推动下,韩桥村利用村规民约,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村民厚养薄葬,尊老爱幼,教育群众学法用法,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2023-10-23 本报通讯员 王洪胜 本报记者 杨玉霞 解决邻里纠纷、调解婆媳矛盾……盐山县韩桥村村民刘云才被命名为“金牌调解员”——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6948.html 1 老百姓身边的“明白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