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7日
第10版:10

“防沉迷”系统岂能随意破解

吴睿鸫

近期,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购买会员即可破解“青少年模式”的不正当竞争案。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300万元的经济损失。该案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达成执行前和解,现已履行。

“青少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是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的必要规制。但是,这家公司运营的APP让“防沉迷”系统徒有虚名,不仅触犯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损害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也损害到其他经营者的竞争利益,破坏了互联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有鉴于此,法院判罚被告赔偿原告300万元,向全社会表明用司法手段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鲜明态度和强大决心,为整治类似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和模板,有助于全面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制度机制。

近年来,“防沉迷”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看到,仍有不少未成年人想方设法,通过一些“另类”操作实现“青少年模式”破解。同时,也有个别企业、平台和个人见利忘义,成为破解“青少年模式”的帮凶。

这提醒相关部门,除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各类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青少年模式”的产业利益链条外,还要用科技手段筑牢防破解的铜墙铁壁。

今年8月,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强调,未成年人模式应具备防绕过功能,开启该模式后应确保其不被卸载、冻结和隐藏,进程不被强制结束。这些“药方”旨在及时打上“未成年人模式”科学技术“补丁”,从而让“防沉迷”系统坚不可摧。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机构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形成强大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才能更好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

2023-10-17 吴睿鸫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6398.html 1 “防沉迷”系统岂能随意破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