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8日
第12版:12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 应尽早手术

高龄甚至百岁老人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常令人谈之色变。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民众。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占玉接受采访时指出,高龄老人甚至是百岁老人,只要能耐受麻醉,就建议能手术尽量早手术。早做手术,患者可以早翻身,早坐起来,便于护理。稳定性骨折患者可以尽早下地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早做手术,术中和术后还可以及时输血,纠正贫血。

据悉,在医疗界,高龄老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这类患者,如果采取保守治疗,就可能引起持续隐性失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一个月内死亡率超过20%。仁济医院方面表示,及时评估和尽早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最佳手段。

李占玉分享了一个病例:家住上海市杨浦区的百岁老人王老太不小心摔倒,被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她一翻身就剧烈疼痛,夜不能寐,大小便更是无法自理。医生突破年龄禁区,成功为她实施了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王老太手术后恢复良好,重新开始了有质量的生活。

据悉,百岁患者接受外科手术,可谓极大挑战。全面检查后,专家们发现,这位患者平时有高血压、耳聋等疾病,此外,麻醉风险也是百岁患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事实上,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民间有很多认识误区。李占玉指出,很多老年人因害怕手术风险,会选择保守治疗,其实,保守治疗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安全了。老人们会面临各种问题,很多老人肢体疼痛剧烈,不敢翻身甚至移动,会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脑梗和心梗。高龄老人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褥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这些都是致命的并发症。此外,骨折端持续失血,还会引起严重贫血,也会诱发心、肺、脑原有疾病加重。

在专家看来,对于高龄老人而言,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建议尽量在骨折发生后24小时内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老人在接受手术后,康复时机也很重要。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无论术前评估还是术后康复,都需要骨科、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如果患者全身条件允许,就应该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内,在康复科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始康复。

专家们特别提醒:早下地和早负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手术后,可以早下地活动,但需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避免早负重造成二次伤害。

据中国新闻网

2023-09-18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104303.html 1 高龄股骨骨折患者 应尽早手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