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已经进化到现代社会,好玩的、能玩的更多了,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了。到底当下还有必要读书吗?我也叨叨几句。
首先说两个事。第一个是从去年二月份开始的俄乌战争,作为一个普通人,怎么看这样一场战争?第二个是近日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爆火,作为一个吃瓜群众,在消费这种现象的同时,怎么看待这两件事?
各种媒体网络的报道连篇累牍、铺天盖地。谁说得有道理呢?很多时候我会有一种无力、无可奈何的感觉,甚至被人裹挟、带节奏,究其原因就是自己的认知水平达不到,对遇到的人、事或者这个世界没有清醒、准确的判断。
生活中,我们随时会陷入各种矛盾之中,有时候会感觉阳光灿烂,有时候可能感觉一地鸡毛,有时候神采飞扬,有时候黯然神伤,甚至沮丧、窒息。如何缓解、调整、消除这不良情绪,是摆在许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解决了就会天高云淡,否则可能坠入深渊。
说说我的亲身经历。几年前的一次意外,让我在床上躺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非常痛苦,生活也发生了巨变。后来,虽然身体慢慢恢复了,但心理却出现了问题。就好像玻璃上出现的裂纹,不断扩散。由原来的社牛变得社恐,不愿见人,敏感多疑,我觉得已经有了抑郁的苗头。
为了改变自己,我在线上学了心理咨询课程,认认真真上课、刷题,还强制自己做了几大本笔记。经过学习,我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取证不重要,重要的是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走出了阴霾,正常地生活。
絮絮叨叨说了不少,最后亮出我的结论:要想活得明白、活得自在、活得精彩,只有一个途径——读书。只有读书能让你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读什么书呢?简单三个字:读经典。近期我读了两本书,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本是《红楼梦》。《百年孤独》这本书原来几次拿起来又几次放下,没有读过一百页,这次咬牙切齿地突破了,读到一百页后好像打开了一扇门,进入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于是,一口气读了两遍,不禁惊叹: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除了折服于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更是对人以及人活着的意义有了全新的思考。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海量的信息,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多,甚至一部手机走天下,但是多数人平时从网络媒体获得的信息都是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或者喝几口鸡汤,或者刷几个博主的观点,可能更多是的关注一些奇闻异事、娱乐八卦、社会热点。虽然看起来获得了很多信息,但是真正对我们认清世界没有太大的帮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可以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
这也是很多人的现状,那怎么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那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地读经典,读经过时间检验、经过岁月沉淀的经典,从最基础的入手、从底层逻辑入手,帮助我们认清这个世界。 我选择读的都是文学、历史或者哲学类书籍,甚至实操性的工具书。都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丰富自己的生活,力求在学习中安顿自己。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固然美好,但仅凭做梦是永远不能圆梦的。梦里有的,书里都有,书是圆梦的捷径和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