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常见的有毒、陆生、多足类节肢动物,头部有一对毒牙,与毒腺相连,可分泌激肽、组胺、溶血蛋白等多种有毒物质。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蜈蚣常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在夏季闷热、高温天气出现。一旦被蜈蚣咬伤或蛰伤,蜈蚣所释放的毒汁会造成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抽搐、昏迷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若在野外被蜈蚣咬伤,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挤血 被蜈蚣咬伤后的痕迹是一对小孔,应立即将伤口用手指抓紧,用力把伤口挤出血来,并用绷带或布条把患处尽力扎紧,使毒液不至于迅速随血液侵入体内。
用肥皂水和酒精清洗伤口 先将伤口捆绑好,涂抹肥皂水或者是酒精进行消毒。当伤口感觉火辣疼痛时,需要及时就医。
涂抹中药材 在野外被蜈蚣咬伤,可在周围寻找一些草药,比如可以寻找鱼腥草或者是蒲公英将其捣碎,敷在伤口处,这两种植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避免毒液渗入到身体中。
吸出毒液 不建议用嘴巴吸出,即便是急救专业人士,也不建议这样做。这很容易使毒液从嘴巴进入到体内,发生危险。
吸出毒液的正确做法是在伤口周围冰敷止痛,将伤口处切开,利用抽吸器等工具吸出毒液,再利用高锰酸钾清洗伤口。
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 在被蜈蚣咬伤以后,一定要重视起来,轻微的症状可以自己处理,严重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必要时可拨打120求助,尽快治疗处置以防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