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鼾,似乎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情况。人们习惯归咎于“年纪大了”“最近工作辛苦”等原因。
北京的冷哲六七年前,有一段时间,他总觉得白天睡醒后头疼、没有精神,一开始他没有把这个情况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体检,他发现自己血常规指数不正常,红细胞指数有问题,他在耳鼻喉科找到了答案。
1 夜晚安睡,并不容易
不久前,“霍启刚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新闻引发了关注,引起了大众对该病的关注和了解。
根据一份2019年的国际医学杂志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全球的患病率由10年前的2%—4%上升到24%以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中,我国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病人数达到1.76亿。在这样庞大的人群里,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治疗的疾病,也有人以为是身体出现了别的毛病,没能及时对症治疗。
2 霍启刚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霍启刚的确诊是在他参加一档探讨睡眠质量的节目《好睡好起》期间。霍启刚承认自己睡得不好,半夜4点半醒一次,5点半又醒一次,直到6点半起床,整个人感觉相当疲惫。
在香港大学的睡眠实验室,霍启刚接受了一晚上的睡眠监测,身上贴上了不少仪器,最终发现有每小时18次—19次的睡眠呼吸暂停,属于中等程度。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怎么来的?举个例子,当你睡眠进入N1到N2的阶段你的脑子就醒了,虽然身体还是在睡,但是脑子是清醒的,大脑被憋醒了,于是睡眠周期又从头开始”,同为患者,冷哲对自己的病有清晰的了解和认知。
3 睡眠周期紊乱,可加重哮喘
简单来理解的话,睡眠周期分为N1、N2、N3期,逐一对应入睡期—浅睡期—熟睡及深睡期,N3期也就是我们理解的深睡眠期。如中途因呼吸暂停,睡眠周期就会出现紊乱,也就给人“没睡好”“起床后头疼”的感受和症状。
从外人角度来看,能感受到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一直在大声地打鼾,中途有明显的停止,“像是被憋住了的感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彭炜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很明显的症状——打鼾,因此误诊情况相对少一些,但会出现漏诊,延误治疗的情况。
成人的发病原因更复杂,单纯做手术很难进行根治,往往需要几个措施一起进行。
打鼾并不等于患上了睡眠呼吸暂停,如果出现了每周超过3天有打鼾的情况,就得到医院进行检查,需要排除发作性睡病、单纯性鼾症等疾病的可能。
更值得关注的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像血氧水平的突然下降,会使血压增加,使心血管系统紧张加剧,还会引发糖尿病、加重哮喘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4 肥胖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主因
形成睡眠呼吸暂停的因素有很多,肥胖是重要原因之一。医生曾告诉过冷哲,如果能瘦掉20公斤以上,病情就会有很大的减轻。但冷哲坦诚,很难做到。“道理都懂,医生会建议戒烟、戒酒,少吃高糖食物,但做起来很难。”
从人体结构来看,人在呼吸时,气体会有序地通过鼻腔、咽喉,进入气管和肺,但这时中途出现了拦路障碍的话,空气就会被挡住,鼾声会发出。
这个障碍往往是严重的鼻咽炎,扁桃体肥大、肥胖带来的脂肪堆积等。情况严重时,空气被完全堵住,造成呼吸暂停。
如今,包含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在内的睡眠呼吸障碍,所引发的关注也在逐年增加,并且随着公众人物的经历公开得到了更多科普。
5 睡眠呼吸暂停的病因分两种
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病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最常见的,发生在咽喉部肌肉放松后阻止空气流入肺部,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应该到耳鼻咽喉科就诊。
另一种则较少见,是中枢性的,是大脑没有向控制呼吸的肌肉发送适当的信号,大概率需要到神经内科就诊。
有患者本身患有睡眠障碍,还会失眠,这样的痛苦更是加倍的。
渴睡症也被称作发作性嗜睡,患者可以随时随地睡着,这个让普通人羡慕的能力却让当事人相当受困扰。
渴睡是一种神经失调的表现,大脑调节睡眠的周期能力下降,就会导致白天过度的嗜睡,而且随时都会发生。
患上这种病的人不多,每一万人中只有五个人会患上这种病。但发作起来,会突然说话不清,然后陷入睡眠,如果站在路上突然摔倒,就很容易给身体带来伤害。
目前来看,睡眠呼吸暂停涉及不同科室,国外有成立专门的睡眠医学中心,里面有不同科室的医生一起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样能节省患者的时间。同时,国内也有医院成立了睡眠医学中心。
据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