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听太姥姥讲我家的故事。
太姥姥说,很久很久以前,她嫁给了太姥爷。太姥爷家兄弟6个,那时候因为穷,他们一大家子人就住在一中前街的一个大杂院里。那时候家家过得都不富裕,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每天孩子们都喊饿。
但她们妯娌几个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一大家子人过得其乐融融。后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又因为拆迁,就各自搬到了附近的街道,另立门户了。
姥姥和姥爷是胜利街的邻居,本来就互相认识,后来又通过媒人介绍,让他们走在了一起。他们结婚后两年,我的妈妈就出生了,全家人都对妈妈疼爱有加,像小公主一样宠着她。
太姥姥还告诉我,那时候物价不高,但是人们的平均工资也都不高,也就几十元左右。照相机、零食、洋娃娃、小皮靴、各式玩具等,现在来说不算什么,但在那个年代却都是奢侈品。
那时候,姥姥“三班倒”,工作很辛苦,但每天下班回来都会去太姥姥家接妈妈,还要收拾妈妈玩了一地一床的玩具。
90年代初,太姥爷突然去世了,姥爷是家里的老大,大事小事都落在了姥爷和姥姥身上。姑姥姥们结婚、生孩子,都是姥姥这个大嫂子里外张罗着。
太姥姥几乎每年都要去住一次院,住院、缴费、陪床、检查,也都是姥姥一个人忙里忙外。隔壁床的病友对太姥姥说:“老太太,你这个闺女伺候得真好啊!”听到这里,太姥姥和姥姥相互看了一眼,都笑了。
太姥姥开口说道:“这是我的儿媳妇。”“啊?儿媳妇伺候得比闺女都好。”说着,那个病友还竖起了大拇指。
太姥姥家离我家很近,我家每周都蒸一次包子或包一次饺子,姥爷负责给太姥姥送过去。
逢年过节,我们都会去太姥姥家吃饭。姥姥买菜、洗菜,姥爷负责炒菜,妈妈给打下手。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现在,姥姥、姥爷的年纪也大了,很多家务活都由妈妈来承担了,我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她打下手。等妈妈老了,我就接妈妈的“班”。
这就是我家的故事,一大家子人开开心心地过着每一天。
(指导老师: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