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春分过半,万物勃发,正是栽花种草的时候,我把老家一株长了六七年的白牡丹移到了城里,栽在了门前桂花树旁边。
刚栽好,一位懂花的朋友就告诉我,“春分栽牡丹,到老不开花”。说世间大多数植物都是春天栽种,牡丹却不是,牡丹的四季生长特点是“春季分枝夏打盹,秋季发根冬休眠”。它春天不生根,只是生长枝叶。这个时候栽牡丹,根部不能恢复,枝叶迅速生长,很容易造成营养供需失调。尤其从春分到牡丹开花,仅仅20多天,时间很短。这时,它会舍花保命,会出现几年不开花的情况。
朋友的话让我悔恨不迭,暗暗为这株跟了我多年的牡丹担心,但我又存了一些侥幸。因为移栽的时候,我特意带了大大的土台,用一个大的塑料布兜着,一路上都小心翼翼,不敢把车开得太快,生怕把土台颠散。好多土都是原土,根也没有受到多大伤害,只是搬了搬家,从移到栽不过40分钟,这种情况下,不至于“到老不开花”吧?
果然,这株牡丹很争气。移过来之后,很快适应了环境,连秧都没塌,甚至一个花蕾都没掉,依旧枝繁叶茂,和移栽之前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花蕾还在日渐膨大。我暗自庆幸,同时也对朋友的话产生了怀疑。
牡丹花不愧叫“谷雨花”。谷雨开始,牡丹花像是为了赴一场约会,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朵挨一朵,争先恐后,竞相绽放。它们每朵花都可着劲儿开,有多大劲儿使多大劲儿,开得毫无保留,轰轰烈烈。细看朵朵白花,素净淡雅,晶莹剔透,如雪似玉,不染一点尘。这种白,白得让人心喜,让人心净,让人怜爱。我惊诧于它的雅致和壮观,常常在它面前一站就是半天。这些花又好像非常善解人意,白天开,晚上合,好似在竭力展示着自己最美的一面。
然而,花期一过,我的心便倏地沉了下来——这些开过花的枝条,竟然没有长出一片新叶!并且自从移栽过来一直没有打蔫的它开始打蔫了。任凭我怎么浇水、遮荫,怎么精心管理,千呼万唤,好似丝毫没有回转的意思。
至此,我才真正意识到了我的错误。凡事皆有定期,万物皆有其时,我真得不该春天移栽这株牡丹。可是我又有些纳闷,朋友不是说它舍花保命、到老不开花吗?怎么会颠倒过来、舍命保花了呢?
天天徘徊在这株日渐枯萎的牡丹面前,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惆怅和遗憾。惆怅和遗憾之余,回望遍地落花,又对它充满了无比的崇敬。
对牡丹,我始终有着一种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部电影《红牡丹》和那首《牡丹之歌》,尤其歌中那句“有人说你富贵,哪知道你曾历尽贫寒”。从那时起,我就认为牡丹是百花园中的奇花,顽强倔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冷艳高贵,卓尔不群。如今,我又目睹了它昂然含笑、从容赴死的过程,这种感觉愈发强烈。
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候,被迫离开故土,搬到一个新地方。或许从那时起,它就知道自己的伤口再也不能愈合,但是它没有流露出一点点情绪不振、病恹恹的样子,没有抱怨,没有不满,有的只是隐忍坚持。没有人知道它在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它也不让人知道。在没有了养分供应、明知这是一条不归路的情况下,它一方面默默地舔舐着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一方面倾尽全力完成最后一次绽放,给世间留下最后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