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算法》书中,曾提到一套帮助定位人生的有效工具——半径算法。
作者认为,人生犹如三只相互叠加的同心圆,最外圈的圆对应认知半径,中间对应能力半径,最内圈则对应行动半径。
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欲望半径”,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未知挑战。
拓宽认知半径,开阔视野接纳不同
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讲述了导演张艺谋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全过程。张艺谋团队用了长达4年时间,成就了一个震撼40亿人的夜晚。
当初,张艺谋与团队经历了两千多场思维碰撞,才敲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创意方案。但当他们信心满满地向上级领导组进行汇报时,提案却被当场否定。这就意味着,创意方案必须进行重大调整。而此时,距离开幕式表演只有不足一年时间。
团队成员闻讯后,个个垂头丧气:有人心有不甘,认为领导组没看到真正的表演现场,未能领会表演精髓;还有人心存侥幸,主张通过更换表演形式,来包装最初的创意。
各式各样的提议,无一不是在苦苦挣扎与抗拒。唯有张艺谋迅速调整好心态,坦然接受了否定。在他眼里,上级领导组的观点,不仅仅代表着领导的意见,更代表着第一批观众的观感。如果连他们都无法被说服,更不要提去获得所有人的肯定。来不及犹豫,张艺谋迅速带领团队,再次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头脑风暴。就这样,惊艳全世界的“画卷轴”表演架构应运而生。
创意组中,有工作人员曾这样评价张艺谋:“遇到阻碍时,导演永远都不会回头,他只会迅速接受,然后重新开辟出一条路来,一条同样精彩的路。”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自己的选择,而一个人的选择,却指向了自己未来的方向。认知半径大的人,从来不会急于辩驳。他们既能够洞察本心,不偏离真实自我,又懂得兼容并蓄,虚心吸纳别人意见为自己所用。
延长能力半径,清晰边界绝不逾越
曾看过一句戳心的话:“逞强,是弱者的伪装。”凡事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活得通透的人,一定是能力与“野心”齐头并进。
一位面包店店主最初只是位烘焙教师。机缘巧合下,碰到了一间价格与位置都非常满意的门面房。于是盘下店面,经营起一家小小面包店。
出于对烘焙行业的真诚与热爱,店主不仅对原材料严格把关,还亲自酿造天然酵母,以使口感更添风味。很快,面包店便在当地变得小有名气。与此同时,很多人想要入股加盟、开设分店。朋友也劝她,趁势头正盛,不如抓紧时间扩大规模。
但所有的提议,均被她一一婉拒。她了解自己,深知自己擅长的是技术而不是运营,能把一家店经营好,已是非常满意。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践行初心,确实将所有精力都倾注于产品本身:每年外出一次跟随业内顶尖师傅学习,回到店里便尝试改良面包口感,不断推陈出新。
目前,面包店人气一直很旺。不过她依旧坚持不开分店,独此一家。在当地,没有同行能撼动她的面包店的地位。
提高能力,固然势在必行,永无止境。但比起没有能力,最可怕的还是高估自己,将自己捧得越高,最终摔得也越重。唯有认清自己,理清自己的能力半径;才能在一路躬身前行中,积累起深厚内力,耐得住平淡,扛得住磨难,守得住璀璨。
收缩欲望半径,精简生活一往无前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选择悖论”。是指过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为人生带来更大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只有将精力集中于最重要的选择上面,才能全力以赴,有效推送自己取得成功。
文学巨匠路遥的生活,曾因小说《人生》的发表而备受干扰。这部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作品,让路遥在文坛声名鹊起。一时间,各路记者与不计其数的信件从全国蜂拥而至。
这份在别人眼中风光无限的“殊荣”,却令路遥深感疲惫与煎熬。一方面他欣慰于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另一方面,他无法从这种虚浮的生活中获得丝毫满足。能够令他感到生命完整的,始终只有沉浸在创作中时的那种愉悦。于是路遥下定决心:离开一切繁华,回归创作。
在这最容易成名的时间点上,他拒绝掉各种采访,推掉各类文学活动。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平凡的世界》的准备过程中去。
凭借对梦想的坚守,路遥终是拼尽全力,圆满完成了生命中的巅峰之作——《平凡的世界》。
纪录片《生活的减法》中提到一个观点,令人印象深刻:“断舍离其实并不是要去除掉所有欲望,而是要直视自己最真实的欲望,断掉外界的各种干扰,并且全力以赴。”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