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5日
第07版:07

孟村一家工厂无力还债被起诉。孟村法院法官人性化执法,既让企业摆脱困境,又解决了债务纠纷——

法官“放水养鱼” 一举两得化矛盾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刘黎明 张丽娟

“感谢您让我们工厂脱离困境,保住了10余名工人的饭碗。”近日,孟村的刘某缴纳了17.22万元的执行款后,激动地向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表达谢意。

原来,刘某经营着一家管件加工厂。3年前,为了按时完成一个订单,刘某又找了张某等10余人帮他加工管件。活儿干完了,但刘某没有如约付款。为索要加工费,张某等人将刘某起诉至孟村法院。孟村法院判决刘某支付加工费,但刘某并未履行法院的判决义务。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发现,刘某经营困难,无力还债。如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刘某的工厂有可能会倒闭。怎么执行?法官想出了一个妙招。

拖欠加工费被起诉

被法院判决还钱

2020年6月,刘某接了一个加工管件的订单。忙不过来的刘某为了按时交货,找了张某等10余名有加工经验的工人帮他完成这笔订单。

随后,双方签订了承揽加工合同。订单完成后,刘某只给了张某等人部分加工费。2020年10月,张某等人与刘某结算后发现,刘某仍欠他们17.22万元。

张某等人索要剩余的加工费,但刘某谎称他已经将剩余的加工费支付给张某等人。

2021年9月,张某等10余人将刘某起诉到孟村法院。孟村法院经审理认定,张某等人与刘某之间的加工合同关系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最终,孟村法院判决刘某限期给付张某等人加工费17.22万元。

经营遇到困难

无力支付加工费

法院判决后,刘某并未履行判决书确定的义务。去年4月,张某等人向孟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案件流转到孟村法院执行法官吴玉超手中。法官仔细查阅诉讼材料,多次与双方沟通交流,并进行实地调查。法官了解得知,刘某对这笔加工费没有异议。他表示,自己愿意偿还这笔钱,但由于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工厂经营遇到困难,他暂时没有能力支付。

法官认为,刘某的工厂经营困难,如果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对其工厂的设备进行变现处置,无异于杀鸡取卵,势必造成工厂停工、员工失业。于是,法官开始对双方进行调解。

法官“放水养鱼”

化解双方纠纷

在法官调解时,刘某表示,工厂正处于复工复产阶段,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正轨,他希望法官帮忙做对方的工作,能让他延期还款,缓解工厂的生存压力。执行法官随后对张某等人进行了耐心劝导,并将刘某的意思转达给张某等人。法官告诉张某等人,“杀鸡取卵”不如“放水养鱼”,延期还款可以减轻刘某的压力,让企业走出困境。让刘某经营正常后再还债,既能解决双方债务纠纷,也能让刘某的企业不至于因此破产。

经过法官不懈地做工作,张某等人理解了刘某的难处,同意让刘某延期还款。今年1月19日,在法官的见证下,张某等10余名申请执行人和刘某达成和解。双方约定,刘某于今年5月8日将17.22万元执行款交付到孟村法院。

双方的约定消除了张某和同伴的顾虑,又兼顾了刘某工厂的生存现状。

5月9日当天,刘某来到孟村法院,向执行法官缴纳了执行款17.22万元,此案顺利执结。

2023-06-15 本报记者 唐慧 本报通讯员 刘黎明 张丽娟 孟村一家工厂无力还债被起诉。孟村法院法官人性化执法,既让企业摆脱困境,又解决了债务纠纷——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4161.html 1 法官“放水养鱼” 一举两得化矛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