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10日
第02版:02

“丰收啦!今年亩产超300公斤”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视察时,对当地农民杨东进说:“祝你今年丰收!”6月9日下午,杨东进在自家的旱碱麦收割后激动地说——

又是一个丰收年,杨东进笑了。 殷实 吴艳 摄

本报讯 (记者 庞维双 张丹 李小贤)风吹麦浪,遍地金黄。6月9日,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村民杨东进家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轰隆隆作响。看着丰收的旱碱麦,杨东进笑得合不拢嘴。他激动地说:“今年丰收啦!这块麦田总产量约2150公斤,亩产能达到300多公斤。”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向正在除草的杨东进询问了小麦长势等方面的情况。听了杨东进的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点头肯定,并对他说:“祝你今年丰收。”

6月9日17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这块麦田开始收割。随着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7亩旱碱麦很快被收割完毕。戴着草帽的杨东进欣喜地看着金黄的麦粒越堆越高。

麦粒大而饱满,外表光亮。杨东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块地亩产能达到300多公斤,比去年的亩产提高了50公斤。”

渤海新区、黄骅市地处渤海之滨,土地盐碱化严重。过去人们常说这里“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碱嘎巴”。这也道出了当地农民的种粮之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农业部门大力培育并推广“捷麦19”“沧麦6002”等旱碱麦良种,还围绕“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推行30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让“白花花”的旱碱地变成“金灿灿”的丰收田。杨东进种的旱碱麦品种就是“捷麦19”。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杨东进顾不得擦掉脸上的汗水。他说:“今年旱碱麦产量提高,我家收入也会增加。请总书记放心,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农民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2023-06-10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渤海新区、黄骅市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视察时,对当地农民杨东进说:“祝你今年丰收!”6月9日下午,杨东进在自家的旱碱麦收割后激动地说——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93675.html 1 “丰收啦!今年亩产超300公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