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6月4日,我有幸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看到了一望无垠的旱碱麦。
一下大巴车,当抬头看到那一片金黄色的海洋时,我不禁张大了嘴巴,“好壮观”!我们一边听着讲解员阿姨的讲解,一边在小本本上认真作记录。
我们了解到,沧州濒临渤海湾,近海区域地碱水咸,“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沧州的独特旱碱地。沧州旱碱麦种植面积100多万亩,黄骅旱碱麦播种面积为60多万亩。为了克服盐碱地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科研人员不断进行良种选育工作,40多年间先后培育了“冀麦32”“捷麦19”“捷麦20”等3个自主研发品种,大大增加了盐碱地小麦的产量,实现小麦产量连年“步步高”。而特殊的种植条件,也造就了旱碱麦的独特品质,钾钙镁铁锌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吃起来麦香味浓,非常适合制作馒头、面花、面条等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