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究竟能有多好吃?
四时三餐,辛吴记不停地探索,推敲美味的极限,用一碗咸香浓郁、柔韧滚烫的牛肉拉面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面条柔韧
汤底金黄
午饭时分走进店里,食客们几乎将座位坐满。从孩童到老人,柔软易消化的拉面对食客的年龄段十分包容。
隔壁座位的小男孩,正低头认真地吸汤嗦面,一抬头,嘴巴染了一圈儿金色。这样的“吃播”在前,很难叫人不期待拉面的美味。
稍坐一会儿,牛肉拉面被端上了桌。堆成小山的牛肉碎粒覆盖在面上,用筷子翻搅,潜藏的面条这才现身。金黄的汤底将白润纤细的面条沾染成均匀的黄色,香菜末跟随油花一齐在碗中打着旋儿。低头闻一闻,牛肉拉面咸香浓郁,肉香扑鼻,令人不禁食指大动。
挑一筷子面吸入口中,面条柔韧,细腻爽滑,沾着汤汁,几乎一路滑到胃中,十分舒畅。吃到中途,在汤中加点醋和辣椒,味道又有些不同。
若把面和汤比作人,面性格温润、不善言辞,只有淡淡的麦香味;金黄的汤底却言语辛辣、张扬活泼,两者彼此包容成全,倒成了一对绝妙的伙伴。
问汤底为什么是金黄的?老板杨悦只是笑而不答。大概其中正藏着辛吴记拉面的美味奥义。
喜欢吃牛肉的食客,可以多要几两牛肉片。用筷子将牛肉片压在汤下,让牛肉片畅快地吸饱汤汁,往嘴中一送,味道极美。
一日三餐,都可以用一碗拉面满足。一天下来,店里大概能卖出三四百碗牛肉拉面。
食物跟随四季变换
店中的拉面师傅从兰州来,有着20多年的拉面经验。只见,师傅两只手用力一抻,面团即刻变得纤细,两两交叠几次,往案板上摔几下,雪白纤长的面条便如同飞瀑般,从指缝间倾泻而下,细白的面粉在四周簌簌地往下落。
看师傅拉面也能看得入神。拉面师傅告诉记者,他拉出的最细的龙须面,几乎能够穿针。拉面全凭一股巧劲儿,而这股巧劲儿需要多久才能掌握,这就要看学徒的悟性了。
另外,要想面条拉的长而不断,揉面也十分重要。面团有自己的脾气,并且随四季变化。夏天时,天气炎热,面团容易软塌,这时需在揉面时多放些盐,能增加面团的韧性。冬天寒冷,少放些盐,能保证面团的柔软。
店中的小菜也随时令而调整。这些都是时间赋予的经验,也是必须要遵循的美味守则。店中的牛肉、牛骨也遵循一个“鲜”字。每天清晨,新鲜的食材运到店中,随用随取。
“认真两个字,可以让人做好大部分的事。对于这碗面,我们也应当负责任。”杨悦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