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的巩先生因吃了几只死螃蟹,患上急性脊髓脊膜炎,差点丢掉双腿。
吃死螃蟹,患上急性脊髓脊膜炎
浙江32岁的巩先生是一名厨师,所在的饭店进了一批梭子蟹。梭子蟹一旦死亡,就不适合食用,一般会扔掉。但巩先生和同事都觉得扔了可惜,趁着刚死没多久,几个人凑了一桌饱饱口福。巩先生吃了几只。
当晚,巩先生就开始肚子痛、腹泻。第三天下午,巩先生出现发烧、头晕、头痛、头胀的症状,且开始腹胀便秘、排尿困难,症状不断加重。又拖了3天,他双腿开始麻木无力,无法站立或者行走,左腿的麻木更明显,右腿的无力更明显。
巩先生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巩先生被确诊为急性脊髓脊膜炎。经过一系列治疗,巩先生的双腿才逐渐康复。
医生解释,豚鼠气单胞菌是一种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杆菌,为气单胞菌属细菌。这类菌经常会通过水产动物、水产品感染人类,引起腹泻或食物中毒。一般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易感染本菌。主要为气单胞菌性肠胃炎,也可引起胃肠炎、伤口感染、血流感染、胆道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眼部感染、脑膜炎等。
该类菌主要经水传播,尽量避免接触污水或饮用未煮沸或消毒的水,伤口被天然水污染后,及时进行消毒与清洁。它们还存在于各种新鲜蔬菜、肉及乳制品中,食用要清洗干净,做熟食用。
死蟹本身也是高风险食物,死后体内菌落总数会升高,有时还会产生组胺、尸胺、腐胺等有害的生物胺类物质,食用时后很容易发生感染。
吃海鲜有禁忌
除了食用不新鲜的海鲜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吃海鲜的时候还要注意这几点:
服抗过敏药别吃海鲜 目前,抗过敏药主要都是抗组胺类药物,它们都是针对过敏“元凶”组胺成分发挥作用的。高蛋白的海鲜富含组氨酸,它们在人体内组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形成大量的组胺。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的同时食用海鲜,就会导致需要处理的组胺在体内越来越多,加重过敏症状。
吃海鲜别搭配啤酒 海鲜加啤酒之所以被称为“痛风套餐”,是因为某些鱼类(比如沙丁鱼、凤尾鱼、三文鱼等)、贝类以及虾蟹有较多嘌呤,如果大量饮酒就会使得嘌呤分解加速,生成尿酸。同时,酒中的乙醇不利于尿酸的排泄,就有可能诱发痛风。可以说,酒精与海鲜都是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不仅是啤酒,各类含酒精的饮料,如果过多饮用,就可能成为痛风高危人群的风险因素。
要吃煮熟的海鲜 海产品应高温煮熟后再食用,切不可生食,因可能会携带很多病菌,如蛤类、牡蛎、蟹等可携带甲型肝炎病毒,有的还携带霍乱弧菌等,而高温可以杀灭细菌。
吃海鲜前喝点热汤 如果吃完海鲜后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排除对海鲜过敏者),就很可能是肠胃抵挡不住海鲜的寒凉。
最好的方法就是吃海鲜前喝点热汤或者热粥,暖暖肠胃。吃海鲜时也要注意搭配点芥末、姜等调味料,杀菌消毒,防止出现腹痛、腹泻等。
痛风患者少吃海鲜 因海鲜通常是高嘌呤食物,嘌呤在体内分解代谢后会产生较多的尿酸。大量吃海鲜可引起痛风症的急性发作,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和全身不适。如果本身已有痛风、肾结石等疾病,吃海鲜就可以引起旧疾的发作与加重。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