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谷雨,离芒种还远着呢,我家的麦子吐穗了。
过春节时,为了满足小孙子的种植欲望,给了他两个被弃置的花盆,还有两把麦种,随他处置。
两个花盆原来种着玉树和蟹爪兰,不知什么原因都死掉了,便连带里面肥沃的泥土被扔在角落里。小孙子把花盆弄过来,宝贝似地侍弄。先用小铁铲翻了翻,看土还很湿润,就用手摁进一些麦粒,把花盆放在角落里了。起先,小孙子还一会儿扒拉扒拉花盆里的土看发没发芽,一会儿用舀子滴些水。我告诉他冬天天冷,麦子出土要慢一些,就是在屋子里土壤也带着寒气,不利于发芽的。过了几天,见没动静他就淡忘了,不再理会花盆里的种植。
过了些日子,我却发现花盆里稀稀拉拉地钻出一些绿芽。啊,麦苗出土了!我把这消息告诉小孙子,他顿时来了兴趣。晚上把花盆挪到炉子跟前,中午把花盆挪到门边太阳晒着的地方,还不时地洒点水在上面。
冬天里,花盆里的绿植即使在屋里,颜色也会暗淡许多。而这两盆麦苗,虽然纤纤弱弱的,绿色倒新鲜得可爱。眼见着它们见长,齐刷刷地像两盆韭菜。在我们的呵护下,两盆麦子渐渐地没了孱弱的踪影,叶子、杆子都密集了很多,粗壮了很多,颜色也深了很多。
常听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风雨。这两盆麦子会结出麦子来吗?它们没有经受寒天地冻的洗礼,对于羊啃驴嚼的挫折更是闻所未闻,算不得冬小麦,也不是地道的春小麦,原只是我们想用它的一点绿色来点缀冬天的屋子罢了。然而,春天之后,有些日子不注意,我发现它竟然打苞了,吐穗了,穗子虽然不是很大,但里面的麦粒却很瓷实,捏捏硬邦邦的。只是根部的叶子有些黄了,显出衰老的样子。
小时候学过生物,书里面讲麦子的根须要扎进地里1米多呢。看看这小小的花盆高不过一尺,许多麦子的根须挤在狭小的花盆里,真不敢想象它们在那样狭小的空间里怎样小心翼翼地盘桓呢。
大田里的麦子要不断地追肥、浇水。花盆里的麦子却没有享受过一点额外营养,只是开始的那点花肥。然而,它们如大田里的麦子一样也努力地抽出了穗子,长出了麦粒。
我不禁感慨:多小的舞台也会有出色的舞者。这花盆里的麦子,虽然没有大田里的麦子雍容,但也竭力舞出自己生命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