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女儿今年上高三,朋友每天晚上都坚持陪读。
朋友白天上班,但晚上不管女儿学到多晚,她都陪坐在一边看书。有时女儿学习累了,朋友起身洗个苹果,倒杯牛奶;有时女儿情绪比较低落,朋友静静地坐在一旁,听女儿倾吐心中的郁闷;当女儿学习上遇到瓶颈时,她帮忙上网查资料,写在记事本上,第二天求助其他人。
我问朋友累不累,她说:“看着女儿坐在书桌前那用功的身影,就心疼得厉害。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陪伴,需要一种力量支撑。给她无声的关爱、有效的陪伴,就是我给她最大的力量了。”
朋友为了女儿,早起晚睡,被女儿称为“晚睡的月亮”。
天底下多少妈妈是晚睡的月亮啊!记得,我上初中时,同村只有3个同学,还不在同一个班,回家时总不能结伴而行。我家离学校远,途中还要经过一条河,河边一片荒芜,沙砾怪石遍地,芨芨草孤独地抱成一团,寂寞生长。那一路,我走得提心吊胆,冷汗淋漓。
后来,母亲拿着手电筒早早候在校门口。一下自习课,我飞也似地跑出教室。母亲帮我拎起书包,打着手电筒,女孩们纷纷跟在我和母亲的左右。过那道河时,母亲会让女孩们手拉手并排走,大声叮嘱我们注意脚下的石头。
河里有水时,母亲会带一双长筒靴。到河边,她换上靴子,让不敢过河或过不了河的同学,趴到她背上,她一个一个地把大家背过河。
邻村的同学像归林的鸟各归各家了,路上只有我和母亲在急匆匆地赶路,一长一短的身影紧依在一起。
回家后,我写作业,背书。母亲就搬来小炕桌,坐在一边穿针引线,直到我做完功课。等我们都睡觉了,她才关好门窗,去休息。有时,我半夜醒来,发现灯还亮着。母亲绱鞋时线绳和鞋底摩擦的声音,在静夜里有节奏地低鸣着。母亲见我揉着惺松的睡眼,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催我快睡觉。第二天,我发现炕头上又多了双新布鞋。
月亮不睡,母亲不睡。母亲是我家最晚睡的月亮。
如今,我也习惯了晚上陪女儿学习。我做手头的工作,互不打扰,但又互相陪伴。以前不理解,母亲为什么白天忙农活,累得说着话都能打盹,但晚上还要不厌其烦地接我陪我。如今我明白,让她甘愿做“晚睡的月亮”的是责任,是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