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17日
第14版:14

灯光

■孙景杰

青丝染白头,激情纸上留,古稀勤笔耕,传承记乡愁。我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儿时的记忆铭记在心。

小时候是爷爷奶奶把我带大,那时家里照明用的是油灯。晚上,在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奶奶纺线,爷爷抽着旱烟把我守候。到我父亲这辈,我家是三代单传了,我的出生给爷爷奶奶带来无限的喜悦,所以奶奶让我认了干娘。妈妈的奶水不够,又为我找了乳娘。我能健壮地成长,亲人们都付出了很多。

父亲高小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被乡亲们选为村里的会计。择一事,终一生,父亲的会计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那时,他在油灯下为乡亲们算账,一盏油、一根棉捻、一个灯头就是父亲办公的缩影。后来我上了小学,也是在油灯下写作业,父亲教我珠算、背口诀。

后来,社会不断进步,父辈们带领乡亲搞副业,建生产作坊,村集体经济得以发展,乡亲们的生产生活也日新月异。后来有了电,家家户户安上了电灯,村里还安装了电机磨,方便了大家加工粮食。

到了工作的年纪,我开始在村代销点工作,为村民们服务。那时,全村只有一台变压器,电力供应时常不足,特别是到傍晚用电高峰期。因经常停电,乡亲们还得靠点煤油灯照明。每到晚上吃饭时,我的手上都是煤油味。

后来有了上级帮扶,我们村换了新的变压器。电够用了,村民浇地也用上了电,村里还安装上了路灯,各家各户都陆续有了电视机,真正过上了灯火通明、歌声飞扬的好日子。村里办公开会、下地干活,通过广播一喊,全村人都能听到,从而实现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灯头不朝上,生活有奔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梦想。

现如今,日子红火起来了,老百姓感到幸福满满。我们村这些年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树绿、花红、路宽,太阳能路灯节能环保,天然气进家取暖、做饭方便,长江水入户喝醉心田。新时代新发展,粮食丰产,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油灯、汽灯、煤油灯、泡子灯、小提灯等已经成了历史,党永远引领我们奋勇前行。

2023-04-17 ■孙景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8214.html 1 灯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