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特别爱吃外婆做的粉蒸肉。可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外婆做粉蒸肉的时候,都会两眼凝视着远方,心事重重的样子。
外婆每次做粉蒸肉的时候,我都喜欢趴在灶台旁边守着。在升腾的热气中,米粉裹着五花肉的肉香在空气中弥漫,让人口水直流。往往等不及菜端上桌,我便趁外婆不注意,偷偷拿一块塞到嘴里,先尝为快。
小时候我只知道粉蒸肉好吃,老是缠着外婆给我做。长大以后,听母亲说起我才知道,粉蒸肉竟是外婆心中永远的痛。
当年,外公病得严重,吃什么都没胃口。疼痛发作的时候,外婆只能让他卧床,一遍一遍地帮他轻揉腹部。看着外公疼痛得厉害,外婆苦无他法,只能暗自流泪。
母亲说外公临走前,外婆问他有没有想吃的,外公就说想吃粉蒸肉。那个时候,一般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那几年,外公看病花了不少钱,早已家徒四壁,外婆只好借钱去买肉。等到外婆买到五花肉、炒米、磨粉、腌肉,再把粉蒸肉做好端出来的时候,外公已经奄奄一息。外婆把粉蒸肉放到床头,外公挣扎着,嘴唇颤抖,没等把粉蒸肉咽下,就永远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母亲她们就再也没吃过粉蒸肉,直到我出生。有一次我到外婆家玩,隔壁的奶奶喂了我一块粉蒸肉,我吃了之后非常喜欢,忙跑回家找外婆要。外婆先是一愣,然后精神恍惚地给我端出了一小碗。原来那天正是外公的忌日。以前家里穷,外婆舍不得做,后来家里条件慢慢变好后,每逢外公的忌日,外婆就会做上一碗,只是用来祭奠。
外婆做粉蒸肉很讲究。首先,是要买上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洗干净后切成大小相等的肉片腌制。其次,就是炒米。炒米可是个技术活,翻炒尤为重要。外婆说翻炒不均匀会糊锅的,所以必须一下一下翻炒,用力要适当,直至把米粒全部炒成金黄色。等米晾凉后,外婆就用院子里那个重重的石磨将其磨成沙粒般大小的米粉,并配上花椒、辣椒等调料。
最后,把米粉倒在腌好的肉片上,抓拌均匀,腌制10分钟,放进锅里蒸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了。出锅后,撒上葱花点缀,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粉蒸肉就完成了。
现在有了研磨机,在家做粉蒸肉也很轻松,再也不用去推那重重的石磨了。超市也有了调配好的粉蒸肉粉,只要把肉倒进去,抓拌均匀就可以上蒸锅,方便快捷。外婆去世后,我学着她的样子,做过好几次粉蒸肉,可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个味道了。
外婆的粉蒸肉,是人生的烟火和记号,也是一家人的温暖和记忆。记忆里,那一碗热乎乎的粉蒸肉,一直温暖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