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9日
第12版:12

连镇的“勤行”与餐饮文化

■徐孟茹

俗语有七行八作、三百六十行之说。如今的餐饮业旧称勤行,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其来历应该是手脚勤快之意。

历史上,连镇是以商贸为主业的人口大镇,住户多,商家多,外地客商多,集市贸易的人多,餐饮业自古比较兴旺。干勤行的多,竞争就会激烈,因此,各家会变着法地制作各种美味佳肴,形成独具特色的连镇风味。

连镇大的饭店只有少数几家,多为小摊点,也有一些挑着担子或推着小车在大街小巷叫卖的流动业者。流动业者售卖的主要有馃子、煎饼、粉嘎粑(绿豆磨浆而成)、五香面筋、丝糕(糜子米做成)、窝窝头(小米面掺黄豆面)、花椒油烙的大锅饼、呛面锅饼、锅贴馒头、五香花生米、甜沫(以小米面为主熬制而成)、大碗的茶汤(主要成份是糜子粉加大枣、老姜之类的作料)、咸粥等。

咸粥适合冬天的早晨饮用,保温健身有营养。

喝甜沫的人食用时不用勺和筷子,打一碗站在大街之上,沿着碗边转圈喝,连吸带喝,再吃上几个盘丝烧饼。

茶汤也是冬令食品,食用后能保暖御寒。

铁路修通之前,运河码头顺河街一带最为兴盛,小贩们你来我往,沿着河岸大声叫卖。过往的客商和船家听说到连镇了,纷纷下船品尝。

安国俊对笔者回忆说,70多年前,尽管那时铁路运行了多年,可运河沿岸依旧停满装卸货物的大船。他凌晨两点蒸好一大竹筐包子,趁热到大运河上去卖。如果运气好,会被一次性全部买下。

连镇火车站建成通车之后,普通客车多在连镇站停留,货运车也在车站停车加水。叫卖熟食的小贩们熟记火车进站时刻表,每当客车进站,他们蜂拥而上,竞相兜售自己的特色食品。那时,坐火车的旅客大多是有钱人,车站上的各种美食是他们的最爱。

在旧社会,勤行最为辛苦,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起五更,睡半夜,每日的劳累换来的收入,仅够填饱肚子,几乎没有什么结余。遇上税警收税,还要躲藏,不然全家人一天就白忙活了。灾荒之年生意不好做,本钱吃光了,还得去干苦力。

连镇人对用餐有很多讲究。群体就餐时,不得吧唧嘴,尤其喝粥时,不能喝出响声,盘中的饭菜不能乱扒拉。

家庭用餐若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等全体家庭成员到齐了才可以开饭。用餐时,长者为上,依次找准自己的位置。有新鲜和好吃的食物应先放于长者面前,待长者落座后,其他成员才可以落座,并由长者首先动筷,然后大家才可以吃。

无论饭桌多小,人多么拥挤,也不可以自己到别的地方去吃。餐后长者起身,大家才可以起身,否则会被认为对长者的不敬。

宴请宾客时,即使只有两个菜,也不要为了凑数上三道菜。古人有敬天法祖之说,往往用三道九仪之典,所以当邀请亲朋老友聚餐时,若是上三道菜,客人难免会有被“祭祀之感”,惹人不快,反倒失礼。再者,三为单数,又与“散” 同音,和宴客“团圆”的主题不符,故而菜不摆单。

古时的连镇人对筷子的讲究甚多,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亲朋坐席要按年岁、辈份排序,但餐具要一致,特别是筷子要一样长。若是差别对待,难免有三长两短之嫌,让人心生怨恨。

古镇位于鲁西北,因受孔孟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下餐馆时很讲究礼节和礼貌,也有一些忌讳和注意事项。如在餐桌上不得大声喧哗,不得在落座后随意更换座位,便后要重新洗手,吃饭期间不得敲碗敲筷子(以示对厨师之尊重)等等。用餐时,先盛饭,后拿筷子,筷子要成双成用,有“筷不列伍”之说。

东光县有给死人做“倒头饭”的习俗。不过,细节上也有一些差别。连镇的做法是,“咸食罐子”里装入半熟倒扣的米饭后,还要插上一双筷子。故而,在招待客人给客人递饭时,忌讳将筷子插在米饭上。

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务请记住四个字:入乡随俗。

2023-02-09 ■徐孟茹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81807.html 1 连镇的“勤行”与餐饮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