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饿得你眼珠子发蓝!”幼时,爷爷总是重复这句永不变更的话。
至于,人饿极了,是不是会变成狼,无从考证,但着实翼翼,仿佛偷了谁家鸡窝里的蛋。
原因是,我不喜欢吃“夹面”馒头。顾名思义,夹,便意味着不是纯正的白面,明摆着欺负了小麦嘛。但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饺子,当年,那是多少小孩子辉煌的梦想啊。所以,盼年,盼着灶王爷赶紧上天。也曾,在那块写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镜子前,不厌其烦地查看双眼。
九五年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见到城市,第一次被城市的美食鲜衣感动。
食堂丰富的饭菜,让我有一种空前的地主感。看到垃圾桶残缺的馒头和几近完整的炒菜,莫名其妙地心疼。
一次,被某学姐训斥,她说我没良心,两个馒头都吃上了,还瘦得像刚出生的猴。
猴就猴吧,谁还不是猴变的。
鉴于我是系里团支书的后备力量,她偶尔会带我去聚餐。在男生们面前,学姐扭着小嘴,小口小口地抿饭,一副试毒的样子。男生们则装得很豪放,啤酒瓶碰得“叮咣”躁响,菜们尴尬地凉着。然而,我对食物的爱,类似亲情。一粒米打开了多少历史的天空,温暖了多少生命,熨帖了多少呼喊的胃口啊。
也许,我张大嘴巴的样子很惨;也许,我连菜汤都不放过的行为太夸张。
“简直八辈子没吃饭!”
当一个男生用鄙夷的语气调侃我时,我恨不得给他一猎枪。
“你那双腿不是从庄稼地拔出来的,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吧?祝你将来娶个不吃饭的媳妇。”然后我潇洒地拍下钱离去。自此,在食物面前矫揉造作之徒,一概陌路。
“飞矢不动”,我嘲笑过芝诺的。但岁月射走了青春之箭。一届一届的学生毕业,一茬一茬的新韭冒出。看着教室里,操场上,励志又欢悦的他们,春光里,全是闪亮的叶片。
第一节课后,学校统一发放营养餐。这是国家对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爱护。精致的食品,绝对能惹起七零后对于贫瘠时代的蛛丝片缕,甚至更多历史长河中的辛酸钩沉。祖国多好啊,这安宁下的富足和无忧。
至于,有一次,我风吼马叫,完全是按捺不住地心的岩浆了。
那个长条脑袋的孩子,头发整在跟悬崖峭壁一样,搞得整个人都犬牙差互的。一边嘚瑟着蚊子腿,一边恣肆地狂喷:“天天都给这个破面包,腻。”说着,顺手把一盒牛奶丢进了垃圾桶。最想不到的是,陆陆续续有学生效仿。
我斗牛般冲到始作俑者的面前,命令他捡出来。他头一歪,嘴一撇,眼神里全是荒谬的桀骜。
“你知道叙利亚难民的孩子,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吗?你在家里,你爹保证每天给你买牛奶吗?将来走上社会,你准能挣到牛奶喝吗?国家给你供营养还供出罪来啦?身在福中,你知福吗?”
“关你什么事?”
真是三五赶集,四六不通啊!
我抓起他的书,一本本扔出教室。课本纷飞,像蝴蝶的逃离。长脑袋男孩呲牙咧嘴地质问我,凭什么扔他的书?我告诉他,他不配拥有书,只配拥有饿得眼珠子发蓝。
校长闻讯赶来,把他领走了,并责怪我的轻率。我却觉得受了伤。
视食物如敝履,还有什么担当可言?有些孩子信念的灯碎了,掉在地上都是尖锐的声音。
沿着时间的纹理,我们抽出最底部的苍黄。祖国走到花团锦簇的今天,多不容易啊。浪费可耻,这不是一个口号那么简单。往事可鉴,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好传统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