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镇三面环山,从远处看像一个有豁口的大碗。平日里,山风和雾气顺着谷口向上攀爬,云气流转,山川大地常常浸染在迷雾之中。天寒地冻之时,形成一场又一场的雾凇。
一觉醒来,千年小镇仿佛变成与世隔绝的玻璃仙境,如梦似幻。世界一片洁白,天地像琥珀一样透亮。乔木、灌木、野草、麦苗全都铺满冰花。槐树结银花,柳树挂银条,松树绽银菊,细细观赏不同植物凝结成的雾凇,个个精雕细琢,如羊脂白玉,为凋零的老树虬枝装饰出满树琼瑶。
往日那些毫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的灌木杂草,在雾凇的装扮下显得格外迷人。消去枯萎,褪去衰败,焕发出一副崭新又透亮的容颜。
世界幻化,万物遁迹,只留下无穷无尽的冰晶白霜。有雾凇的小镇显得格外晶莹,从枝头到天空透着一种无法比拟的透亮,像一块玉石般清澈,却又包裹了寒冬里的万千草木,充满神秘的安静和空旷。
伫立其中,幻想自己是一只七星瓢虫,误入琥珀之内,被无数琼花玉树所吸引,懵懵懂懂忘记归途,最终同那些细细的冰花融为一体,再也不能分离。
最惹眼的当属山坡上零零星星的刺玫果,红彤彤地留在枝头,在雾凇的包裹下如朱唇轻启,亮晶晶的,惹人喜爱,在阳光的撩拨下愈发迷人可爱。精灵一样的鸟儿不知疲倦地飞去啄食,只可惜那层薄冰太过坚硬,空留一串响声在山谷。
雾凇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出现在冬日,遇到草木仿佛得到某种灵感,借着雾的手笔为山河画像。画笔透着灵动活泼,描绘出一幅独特的冰晶画卷,蕴含着几分浪漫、几分俏皮、几分童真。
据说形成雾凇的条件十分苛刻,但故乡每年冬天都有雾凇出现。那些在外人看来难得一见的玉树琼枝,在我们眼里倒显得稀松平常。幼年时期,我竟傻傻地以为雾凇只为松树所独有,无数次绞尽脑汁为槐树、柳树上的冰晶取名,直到老师讲授了雾凇的涵义,才打消了萦绕在我心头的念头。
人们赞美雾凇,除了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它易碎,总是在一瞬间消失。太阳照耀大地之时,正是雾凇消失离开之际。金色阳光为雾凇镀上一层亮亮的金光,满目流光,有点炫目,有点耀眼。不多时,冰凌融化破裂,满天银光纷纷散落,麻雀叽叽喳喳四散逃走,一场绝美景致很快消散得无影无踪。
一场雾凇洗去冬日浮沉,浮躁的心灵也变得平和自然,处处浸润着柔软,融化了岁月凝成的坚冰与风霜。
风为笔,雾为魂,凇为魄,雾凇营造出的美丽,带给小镇独有的冬韵。霜花满目、银装素裹,留下一段纯美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