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个寒冬里的节气,一个给我温情,给我甜蜜,引我遐思的节气。
记忆里,每到冬至节气,北方的农村便进入天寒地冻的季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开始慢下来。那时乡下的文化生活贫乏,除了每天听小广播,就是隔很长时间看场电影,自娱自乐便成了我们这些半大孩子们热衷的事。
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我们几个小伙伴总是找一堵向阳的墙,靠着墙面玩“挤油”游戏。我们边玩,口中边唱着儿歌:“挤挤油,挤出汗,身上像穿火龙单。”在那寒冷的冬天里,我们玩得畅快淋漓,真的挤出了一身汗。
河里的水开始结成厚厚的冰,已经能承受人的体重,冰上游戏更是我们的最爱。手中执一个鞭子,在冰面上抽打着彩色的陀螺,旋转出多彩的弧线。玩耍间,岸上就传来母亲长长的喊声,那是母亲在喊我回家吃“冬至饺”。
冬至这天吃饺子是家乡的风俗。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肉馅的饺子只有很少的人家才能吃到,一般人家就只能吃上素馅的饺子。我家那时穷,虽然吃不上肉馅饺子,但母亲总能调制出美味可口的饺子馅来。包饺子的面也是两块面,一块是白面,一块是掺了高粱和大豆的杂面。白面是给爷爷奶奶和最小的弟弟妹妹吃的,父母、姐姐和我吃杂面水饺。
下饺子前,我去喊喂牲口的爷爷回家吃饭。爷爷那天也很忙,他给棚圈里的牛、驴子在饲料里掺杂了豆饼,那些牲口吃起来就特带劲。爷爷总说,冬至把牲口喂好了,开春犁地才拉的快。是啊,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过了冬至,人们就开始算计下一个季节的农事了。
我和爷爷回到家,热气腾腾的饺子已经出锅了。爷爷奶奶时不时就把自己碗里的白面水饺夹给我几个。父母就说:“爷爷奶奶年岁大了,你吃好东西的时候还长着呢,还回去吧。”爷爷奶奶就装着很生气的样子,我也就只好吃了碗里的那几个白面饺子。老人高兴,全家都高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吃过“冬至饺”,人们就开始熬冬了。冬至已至,新春不远,前方的春天在牵引着人们的目光,还有对来年新的希望和祈盼。
而今,每到冬至节气,我总是要回趟乡下。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冬至的感觉,也才能找回儿时那些逝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