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
第04版:04

张东玲:河北省“最美支边人”

本报记者 杨玉霞

张东玲

日前,沧州市妇幼保健院援疆医生、轮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东玲荣获河北省“最美支边人”称号。在沧州市援疆干部人才中,张东玲是第一个三次援疆的人。

援疆期间,张东玲荣获“河北省‘最美医护’”“河北省‘四好’援疆干部人才”“巴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情系轮台 先后三次援疆

在沧州市援疆干部人才中,能够三次援疆,张东玲是第一个。

2015年8月,张东玲第一次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人民医院儿科开展援疆工作。

轮台县人民医院是当地仅有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张东玲去的儿科刚成立不久,医生普遍工作经验不足。带出一批高水准的儿科医生,为轮台建立完善新生儿医疗体系,成了张东玲最大的心愿。

2016年底,一年半的援疆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张东玲回到了沧州,但轮台的医疗状况依然让她牵挂。2019年12月,得知对支援轮台的援疆干部进行轮换后,她再一次递交了援疆申请书。

2020年3月,作为沧州市援疆医疗队领队,张东玲再次赴轮台县人民医院儿科开展对口援疆工作。这一次,她担任轮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在看病诊治之外,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帮助轮台县建立健全医疗体系方面。她主持制定了第九批医疗援疆三年规划,积极与沧州市中心医院联系,为促成沧州与轮台之间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开通做了大量工作。在她的努力下,轮台县沧州医专实习基地项目、沧州医疗人才帮扶项目相继开展实施。轮台县人民医院在她的主持下,也开始筹建心内科、消化科和中医科等特色医疗科室。妇产科在她的主持下,开展了无痛分娩技术。

2021年10月,第二次援疆结束后,她又向组织提出申请,开始了第三次援疆工作。

把每名患儿都当成是自己的娃

“张院长,赶快去手术室,抢救新生儿!”一天,正在儿科病房查房的张东玲突然接到紧急会诊电话,她火速赶到手术室,手术台上一名刚娩出的早产儿,脸色苍白,四肢松软,生命岌岌可危。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张东玲和多科同事的紧张急救,宝宝情况终于好转,但需要转入上一级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轮台县城距库尔勒市有175公里,路程远,风险大,谁来保障宝宝在路途中的安全成为棘手的事。

“我去!”张东玲主动要求陪同护送。

当日下午1时,救护车终于到达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由于高度紧张,并且一路上不停捏复苏囊,张东玲的手臂酸胀得已经抬不起来了。

在医疗援疆工作中,张东玲用心用爱对待每一位患儿,把每名患儿都当成是自己的娃。

在轮台县人民医院,张东玲很少坐在办公室里。上午查病房、下午出门诊,还要研究如何加强幼儿保健,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再次回到轮台工作,对张东玲来说虽然是轻车熟路,但一天下来,她依然会累得头重脚轻。下班后,她仍不闲着,利用休息时间写工作规划,定培训计划,安排援助队的工作。为了做好“传帮带”,她出门诊、教学、查房,都要带着当地的年轻医生,手把手着他们。每到周六、周日,她还带领医疗队员们到轮台乡村基层开展义诊和调研。“能为轮台的人民群众做些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觉得是最幸福的。”张东玲说。

2022-12-23 本报记者 杨玉霞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7305.html 1 张东玲:河北省“最美支边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