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第13版:13

大红柿子高高挂

■孙晓龙

我的家乡在渭北高原腹地的山野深处。每当初冬到来,繁华褪去时,山坡上枯黄的灌木丛间,那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一改往日的低调,展现出自己美丽的身影。

落叶归根后,柿子树便把红似灯笼的果实,高高地挂在光秃秃的树丫上。满满的一树,好似繁星点点,点缀着已经归于沉寂的大山。

记得小时候,我家里有好几棵柿子树。初冬来临,农忙暂告一段落时,家里的柿子便可以采摘了。

每年到了摘柿子的前几天,父亲就开始准备竹竿。竹竿有长有短,它的长短要根据柿子树的大小高低决定。我家的柿子树有大有小,所以竹竿也要准备好几根。父亲用镰刀把竹竿的细头从中间劈开一个约10厘米长的口子,再拿旧的布条把缺口后边缠紧。竹竿头微微张开嘴巴,就变成了专门摘柿子用的夹杆。

父亲用镰刀把通往柿子树下的荆棘杂草砍掉,踩出一条路。我跟着父亲,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树杈,来到柿子树下。父亲爬到树上,把竹竿伸到柿子跟前,用竹竿前边那个张开的岔口夹住柿子后边的细枝,把竹竿左右旋转几下,柿子连带着树枝就脱离了柿子树。

父亲缓缓地把竹竿伸到我面前,我取下柿子放到竹笼里。一棵大的柿子树,有的时候要多半天才能摘完。然后,我们再把柿子一竹笼一竹笼地背回家。

柿子摘回家后,就可以制作各种美食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很少有人从商店买零食,都是自己用土特产加工,用作家人吃喝,还可以招待客人。做柿饼是家家户户必做的美食。

制作柿饼,首先要挑选完好无损的柿子。那些被鸟啄过的、生虫子的不能要,但也不能扔,留着还有其他用。选好柿子后,接下来就是削皮,这是制作工艺里最复杂的工序。这个时候,农村的“发明家”就上场了。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手摇削皮机,用木头、铁钉、镰刀片等农家常用物品组合而成,非常实用。皮削完后,父亲便把柿子均匀地放在竹笆上晾晒。

晾晒的过程需要好多天。最为奇妙的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阳光的照射,也需要有晚霜的光临。不管柿饼晒了多少天,最终都要等某一个晚上下一场薄薄的秋霜。吸收了霜的营养,柿饼的制作才算圆满完成。

又是一年初冬到来,不由得回想起童年的那些乐趣。时光如梭,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家乡的那些柿子树年年依旧,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只是很少有人去摘了。父母年迈,已经无力为我们在荆棘里蹚出一条前进的小路。年轻的我们在外漂泊,也无暇顾及故乡那漫山遍野高高挂在枝头的柿子。

故乡的柿子树,已经深深地埋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2022-12-15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6488.html 1 大红柿子高高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