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抿子,沧州话里,把“多余、没有必要的举动或多管闲事”说成是多一抿子。比如,“俺们计划的本来挺好,他来了,非多一抿子,结果泡汤了”,再比如,“要不是沾亲带故,谁愿多一抿子,管这闲事儿”。
(知微庐主)
你说我说
王吉仓:六个手指头挠痒痒——多一抿子,多一道子。《红楼梦》里有“省一抿子”。抿子,蘸水或油抹头发的刷子,梳妆打扮工具。
王吉仓:没见过抿子。过去村上妇女梳头,梳子上蘸水或濡点唾沫。
有守株者:多的这一抿子,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胜荣:近似画蛇添足。
王吉仓:多此一举。
曲炳国:我理解其意思是做一些无关成败的事,属于无用功,或者是管自己不该管的事。
呼吸:还有一层意思是增添了麻烦。
朱玉升:给他人造成困扰。
猜猜我是谁:狗尾续貂。
孙克升:多不如少,少不如好,再多了不是没用,就是砸锅。
知微庐主:抿子最迟在明代就已流行了。明代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广惠库,职掌采织帕、梳栊、抿刷……之类”;《金瓶梅》第二十一回,“金莲在旁拿把抿子与李瓶儿抿头”;又明代沈榜《苑署杂记·经费下》,“剪子四把、抿子四把”,都可以证明抿子在明时官民通用的情形。
由于抿子形制小,蘸的头油也很少,所以常用来表示些微之意。《红楼梦》第五十五回:“环哥娶亲有限,花上三千两银子,若不够,那里省一抿子就够了。”既然些微不碍大局,那么少一抿子不打紧,多一抿子也没关系。
沧州有一条俏皮话:二姑娘梳头——多一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