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郑先生7年时间3次得癌,他却依然笑着说自己“幸运”,这是为啥呢?
没感觉不适,却是肝硬化早期
“我现在感觉没什么不舒服的,好好享受当下,生意都交给儿子了。”郑先生洒脱地说。
按照医生的要求,郑先生只需每3个月复查相关指标,他都会按时出现在诊室,就像见老朋友一样聊聊。“10多年,早就习惯了,也多亏了这个好习惯一次又一次救了我。”郑先生不禁感叹。
那时的郑先生,才50岁出头,事业蒸蒸日上。可一纸体检报告给他按下了暂停键,“肝功能异常、肝内多发结节”。
郑先生的主治医生讲,郑先生当时虽然看起来跟健康人没什么差别,自己也没感到任何不适,但是乙肝阳性,且相关检查已提示到肝硬化早期。
医生认为,郑先生为肝癌高危人群,需进行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的同时,并定期随访,建议每3个月查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肝脏超声,每6个月查肝脏CT。
郑先生依从性非常高,哪怕是一次次指标都显示正常,也没有丝毫放松警惕。
7年3次得肝癌,都幸免于难
7年前,郑先生在定期随访B超时,发现肝内结节较前有增大,专家会诊,最终定了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案。
“都不用手术,就住三四天院,后续也只需跟以前一样定期复查。”郑先生轻松说着自己患癌的经过,就好似得的是个小感冒一般,“第二次是在4年前,也是在随访时B超发现的,肝内有新发结节,再次诊断为肝癌,又一次做了射频消融。”
“幸运”只会眷顾规范随访治疗的人
医生坦言,郑先生7年3次中招肝癌,每次都有惊无险,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规范的随访治疗。门诊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病人,说自己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都正常,为什么还要定期复查?有些时候,只愿意查个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检查,其他检查都不做。甚至还不乏长期抗病毒治疗患者,平时不规范检查,等出现上腹部疼痛等不舒服时才检查,一检查发现晚期肝癌了,失去了最佳治疗机会,生存期一般就不超过1年了。
乙肝—肝硬化—肝癌是多数肝癌患者的疾病进展路径,只有规范的随访治疗,才能及时捕捉到恶变的信号,进而以最小的代价阻止悲剧的发生。甲胎蛋白检查是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临床上大概有25%—3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检查是正常的,仅靠甲胎蛋白检查来筛查肝癌是不够的,存在漏诊风险,就可能错失郑先生的那份“幸运”。
当然,万一不幸中招也不必绝望,癌症不是绝症,通过科学的治疗,跟慢性病一样,关键是患者要跟医生一起做好应对和管理。 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