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2日
第12版:12

摇辘轳·淘井

■王贵新

上善若水,水为生命之源。水对于农村尤为重要,人畜饮用、稼穑农桑处处离不开水。然而,过去农村经常缺水。

解决的办法主要靠打井汲水。常见的是砖井,常用的是辘轳。据史书记载,辘轳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宋词有“参横斗转,辘轳声断金井”的诗句。在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后,辘轳与劳动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提水工具,辘轳流行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其构造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组成。

常见的是在井口竖起三角木架,上固横轴,轴体套一长筒,筒身绕以棕绳,绳的一端系挂水斗;筒外端嵌一曲柄,摇动筒柄,筒绳收紧,绳尽水出。

绕绳时收时放,水斗时起时落,循环往复,汲水连连。其技术要领是,一要有足够的力气摇辘轳,二要左手接水动作须协调。

有一年干旱少雨,我随家人去自留地浇灌禾苗。父亲弯腰弓背,双手缓缓摇起辘轳把儿,伴随着轮轴“吱咛……吱咛”的声音,水斗徐徐升至井口;而后停柄,回滑,接水,倾倒,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随之,一手轻抚轴筒,一手松柄、叉腰——“呱啦……呱啦”一通乱响,霎时摇把飞舞,水斗坠落,井水叮咚,一场自由落体秀瞬间在井内完成。我觉得好玩,禁不住蹭到井旁也想摇柄取乐。无奈人小力薄,水斗紧贴水面无力爬升,只好作罢。

在今天看来,辘轳汲水供人喝畜饮还可以,若以此溉田则勉为其难——水流缓慢,效率低下。辘轳终遭遗弃亦属历史发展之必然。

与农家生活用水密切关联的另一团队行动是淘井。

人畜饮用水井需要定期清理淤泥杂物。村塘边有一口深达八九米的大口甜水井,供多半个村子村民饮水。一次生产队联合淘井,我与几个小伙伴前去看热闹。

技术人员先在井口竖起用木制板车车盘和檩条扎制的坚固支架,上置滑轮,而后用长绳穿过轮子,拴挂起用柳条编制的水斗。队员们兵分三路:挑选强壮劳力轮流下井;推荐有经验、有眼力的老者把守井口,负责指挥和安全;其他人员倒班拉滑车。

稍时井水淘干。两名青壮年迅速穿好雨衣、雨鞋,头戴斗笠,携铁锹、小镐乘水斗徐徐下井。二人挥锹铲泥,水斗顷刻填满。“走嘞”!随着井口信号锣“当当”敲响,拉滑车的队伍一字排开,长绳挺直,滑轮传动,泥斗缓缓出井,砖头杂物被逐一清理干净。

几组人马中,数井下最辛苦、危险。井底阴冷刺骨,壁砖直立,挂斗悬空,泥浆飞溅,掘井人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记得有人在下井前还喝过“壮行酒”,借此壮胆驱寒。

半天工夫,井口旁陆续堆满了淘出来的锈蚀水桶、扁担钩、梢提系(水桶提水抓手)等,那是人们日常担水时不慎坠落到井里的一些零部件,有的修理后还能用。

斗转星移,一晃50多年了。忘不下当年摇辘轳、拉滑车的我,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题目叫《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是: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子叫沙洲坝……闲暇品茶,饮水思源,感慨万千。

2022-09-22 ■王贵新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70097.html 1 摇辘轳·淘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