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第14版:14

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

新老骗局正在精准“围猎”老年人

资料片

近年来,涉及老年人的诈骗犯罪频发,新老骗局不断翻新升级,庞大的老年人群体成为诈骗分子的“围猎”目标。

日前,北京8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媒体揭示了涉养老诈骗案件中的常见骗局——

140多名老人误入代卖收藏品骗局,甚至“钱房两失”;有的老年人被诱骗下载广场舞App进行“理财”,拉投资、赚返点,实则被非法集资不法分子“割韭菜”……8月4日,北京8家法院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披露了上述案件细节。当天宣判的案件中,量刑最重的一名被告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代卖“收藏品”让2400余万元打水漂

犯罪分子专门设立公司,以“办展会帮助老年人卖藏品”为名,骗了百余名老人共2400余万元。近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集中宣判了4起涉及老年人的收藏品诈骗案,披露了这起14人团伙诈骗案的细节。

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间,冯某某、金某某等人在北京市朝阳区两处办公大厦内,先后成立了两家文化有限公司。冯某某伙同公司员工,拨打电话编造举办交流交易展会等事由邀约被害人,声称“能够帮助出售收藏品”,收取会员费、押金、展柜租金、服务费等费用。

其中,冯某某等人还以投资入股公司可以获分红、可免费出售收藏品为由,诱骗4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房屋过户、转账等手续,诱骗他们贷款入股公司。几名被害人因此失去房屋所有权。

至案发,共有160余名被害人报案,经济损失共计2400余万元,其中,140余名被害人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北京法院审结的养老诈骗案件中涉“收藏品”“保健品”诈骗案共计14件,占比最高。

百余名老人被广场舞App拉入理财陷阱

除了涉“收藏品”“保健品”诈骗,“骗老型”非法集资欺骗性极强,手段也越来越“高明”。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犯罪分子以“组织跳广场舞”之名,吸引老年人注册该公司的App,然后通过该App平台向老年人进行非法集资。

这款广场舞App以为老年人提供广场舞音乐、广场舞教学及搜索附近的广场舞场地等服务为噱头,吸引老年人在这款App中参与活动,领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礼品。这个套路吸引了大批老年使用者。这款App一方面嵌入宣传公司理财项目的内容,吸引老年人的关注并使其认为公司有发展前景,值得投资;另一方面又发展广场舞组织者、领舞员为公司的兼职业务员,为其拉投资、赚返点。

截至案发,该公司累计吸收公众存款共计8.8亿余元,涉及集资参与人1200余名,尚有3.3亿元集资款未兑付。今年4月,海淀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6名被告人提出上诉。8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6大涉养老诈骗套路触目惊心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负责人罗勇介绍,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假借“以房养老”、假借代办“养老保险”、假借开展“养老帮扶”等名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是院方对已审结案件梳理、分析出的涉养老诈骗案件的6种类型。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玲玲介绍,为保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强大攻势,他们充分运用了法律手段,加大对罚金、没收财产的处罚力度,全面体现了依法从严精神。

记者了解到,近期,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机关共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1.15万起,打掉涉养老诈骗团伙158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人,抓获逃犯848人,追赃挽损118亿元;各地成员单位共排查出涉养老诈骗问题隐患12060个,已整治9300余个。

据《工人日报》

2022-09-16 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9602.html 1 新老骗局正在精准“围猎”老年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