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3日
第08版:08

杨记鸿珍坊糕点:

皮薄如纸的“工艺品”

●本报记者 杜丽 摄影报道

忙碌的后厨

点缀花色

传统老味点心

椰蓉月饼

走进杨记鸿珍坊糕点铺,除了琳琅满目的各式点心外,最吸引人的还是玻璃门后的操作间。明亮的玻璃门后,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和油酥、擀面皮、团馅料……不一会儿,一炉香喷喷的点心出炉了。

“我要刚刚烤出来的、山楂馅的藏饼。”正好进门的顾客看着刚出炉的藏饼,一脸惊喜。

作为杨记鸿珍坊的第三代传人,杨洪利一直坚持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他说,爷爷留下的传统不能丢。

入口即化

酥香不腻

一盘盘白皮点心摆放整齐,薄如纸的酥皮,轻轻一碰就会掉渣,入口来不及咀嚼,触之舌尖即化。掰一块,慢慢品尝,馅料的香味裹着酥香弥漫开来,不经意间挑逗着味蕾。

逐一品尝。山楂馅京糕软糯绵香,甜酸可口,大人孩子都喜欢;藏饼外皮酥脆,馅料多样,板栗的香甜,抹茶的清香,枣泥的味纯正;桃酥酥脆不腻,香气诱人……

光点心就有几十种,分京糕、藏饼、桃酥、锅盔、麻舌、绿豆糕等,都是人们喜爱的品种。“大八件”是店里的招牌,也是传统老味点心的代表。“大八件”包括“福禄寿禧”系列糕点和聚宝盆、石榴、桃子等造型的点心,馅料丰富。传统口味的有枣泥、豆沙、五仁、芝麻、山楂、紫薯等,还有随时令而变化的时尚口味,像板栗、玫瑰、金桔、益生菌草莓、果肉提子等,颇受年轻人青睐。

酥软可口,皮薄如纸,馅料丰富,香而不腻,杨洪利像夸自己的孩子一样,细数杨记糕点的几大特色。他说,杨记糕点的这些特色是由它的制作工艺决定的。

前店后厂

手工制作

后厨一片忙碌,油酥已经和好,馅料已经备齐,开干!

硕大的木棰圆圆滚滚,岁月和油脂的包浆让它更加顺滑。师傅手握木棰,行云流水般把包裹着油酥的面皮擀开,一层面,一层酥,直至巨大的面皮如薄纸铺展开来;折叠,卷起,反复几次,再揪成一个个的小面剂子;抻开抟入板栗,压模成型,点缀花色,入炉烤制。整个过程,师傅们手法娴熟,一气呵成,就像制作工艺品一样。

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块点心都经过了师傅手心的温度。“放入馅料我们叫‘包球’,一分钟包30个左右,面团在手里的时间不能过长,不然油脂会渗出来,面团会变色;每一个面团的馅料口都不能封实,封实了面皮会很厚,烤出来的就不好吃。”杨洪利告诉记者,每一块做点心的面皮都要卷24层,只能手工制作。

面料配比对半

非遗传承创新

中秋节将至,店里的月饼正在上新。一块块独立包装的月饼做工精美,色泽鲜亮。“刚出炉的月饼表皮有点儿硬,放个两三天回回油,就变软了,那时候最好吃。”

杨记的月饼和点心一样,配比是一半馅料一半面,除了面糖油,没有任何别的添加。原材料的采购,杨洪利都是亲自把关。核桃、葡萄等干果去原产地采购,面糖油是固定的品牌。“玫瑰、板栗等馅料,都是自己采购原料,再请人加工,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的品质。”

店里也不断添加新品,在好吃的基础上更注重低糖低油,像木糖醇的点心、南瓜馅的月饼……每一个小的改进,他们都会尝试无数次。

今年7月,杨记白皮点心成功入选运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拿到牌匾的那一刻,更坚定了杨洪利传承这门手艺的信心:当年爷爷在宫廷制作糕点,今天,我要把这种美食在家乡发扬光大。

2022-08-23 ●本报记者 杜丽 摄影报道 杨记鸿珍坊糕点: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7297.html 1 皮薄如纸的“工艺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