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陈晓飞将秀美灵动的吉祥物“宝葫芦”与烙画完美结合,产生出精美绝伦的艺术效果,将自然含蓄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陈晓飞的工作室,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80多厘米高的烙画葫芦作品。这件作品上半部分描绘的是飞龙乘云的图案,下半部分是骏马奋蹄的图案,有积极奋进、一飞冲天的寓意,因此得名《龙马精神》。其线条流畅饱满,集书法绘画与一体,足见他深厚的烙画功底与造型能力。
然而,一把电烙铁,就是陈晓飞创作葫芦烙画的工具。也就是用这把电烙铁,陈晓飞在形态各异的葫芦上,绘制出了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书法等元素,将葫芦变成了艺术品。
“烙画技术最早产生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陈晓飞说,“葫芦造型优美,寓意多子多福万代绵长,给人以喜庆之感。葫芦制作工艺品从明朝起就有文字记载。清朝时,京津一带的‘刻制葫芦’和‘范制葫芦’曾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成为朝廷贡品。当时的手艺人多采取火绘工艺,在葫芦的木质表面上以中国传统的烫画技法精心创作。”
陈晓飞的烙画技艺是传习家学又经多年刻苦钻研创作所成的。他的曾祖父、释心斋烙画创始人陈泽普是一位民间书画家,曾于宣统年间到天津拜老艺人为师学习葫芦烙画技艺,将10余亩良田专门用来种植葫芦,在其中精选出品相皮质俱佳者,供文人雅士赏玩。
陈家将释心斋烙画代代相传经百余年传承至今。如今经第四代传承人陈晓飞刻苦钻研并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