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牙齿矫正市场增长,问题也逐渐显现。广告数量多,内容上一面制造容貌焦虑,一面以免费、低价为噱头诱导消费者,有的甚至还是变相的网贷。规范正畸市场,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消费者也应认识到牙齿矫正是医疗行为,而非美容行为,应谨慎对待。
边制造容貌焦虑,边发布诱导性广告
18岁的张晓棠今年刚高考完,即将进入大学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由于一直对自己外翻的虎牙耿耿于怀,经父母同意后,她选择在暑期戴上隐形牙套,矫正牙齿。
张晓棠告诉记者,她在浏览网页时经常看到牙齿矫正广告,比如“沈阳整牙人必看,暑期特惠来了”“换头式整牙”“最佳正畸是几岁,错过还有救吗”等等,“越看越焦虑,也越想尽快矫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潜在需求者多且牙齿矫正价格不菲,一些商家一面夸大正畸效果或制造容貌焦虑,一面打出“免费试戴”“公益补贴”的幌子,吸引消费者。但是动辄成千上万元的牙齿矫正项目,真能便宜卖吗,试戴意义何在?
记者尝试联系了一家声称“招募100名牙齿不齐者,免费试戴隐形牙套”的正畸机构,但对方告知,“隐形牙套并非完全免费,后续出方案后,要在指定金融机构分期支付费用。”另一家声称“7天快速整牙”的商家告诉记者,公益组织承担了大部分矫正费用,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小部分。记者进一步追问消费者需具体支付多少,对方称,“3000元至6000元”。
沈阳某专科三级医院正畸科主任医师王继荣在记者采访中指出,对于有牙齿矫正需求的人群来说,隐形牙套试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牙套设计需要针对不同的牙齿矫正需求,并不能通用。
“此外,一般的牙齿矫正费用为6000元至3万元,商家以公益补贴作为宣传,可信度不高。”王继荣说,牙齿美容不是兜底保障类项目,少有公益组织提供援助。他还表示,分期支付针对的是没有收入的青年学生,本质是诱导消费,还有部分广告其实是变相的网贷。
矫正不当可导致牙齿松动等损伤
经过前期拔牙、制作模型、确定方案,张晓棠拿到了隐形牙套。按照她的矫正方案,需要更换50副牙套,为期将近一年,价格2万元。
沈阳市于洪区一家小型口腔诊所经营者赵明晗告诉记者,牙齿正畸周期较长,牙医需要检查、确诊、测数据、出方案、治疗、定期复查,因此7天快速整牙并不现实,“需要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以上。”
赵明晗表示,从价格看,目前市面上的牙套分为钢丝牙套和隐形牙套,钢丝牙套价格在1万元至3万元,隐形牙套国产品牌要2万元至3万元,进口品牌4万元至5万元,这些费用几乎一半流向材料供应商,一半用来聘用专业医师。
“一些商家声称低价整牙,目的是先引流,成为客户后再通过各种隐形消费实现加价。”赵明晗说,此外,从业人员资质也是该行业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口腔医疗是一项严谨、精细的医疗行为,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不少于5年系统、正规的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并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实习满一年,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在有资质的口腔医疗机构注册后,方能在注册地点独立从事相应类别的口腔医疗工作。“但是一些医美机构聘请的人员资质或资历不足,因此以低价方式扰乱市场。”赵明晗告诉记者。
“消费者对口腔等改善型医疗有需求是正常的,但是在商家广告诱导下,目前的正畸市场存在过度医疗情况。”王继荣说,儿童过早矫正会影响乳牙发育和恒牙替换,青少年会导致牙松动、牙神经坏死、骨开窗开裂等不可逆损伤。
牙齿矫正是医疗行为,而非美容行为
针对目前正畸行业存在的乱象,王继荣表示,从长远来看,应该引导和培养更多的正畸科医生,同时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更多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的“牙套”,降低行业材料成本,让真正有需求的人能消费得起。另一方面,应该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市场监管。
去年8月1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发布关于坚决抵制口腔医疗美容乱象的声明,表示成立口腔医疗美容相关组织,对造成口腔医疗美容乱象的潜在因素加强行业监督。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3月起,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引导医院端正办医理念、规范执业行为,严厉打击漠视和损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王继荣提醒说,牙齿矫正是医疗行为,不是美容行为,消费者避免自行网购牙套,应该在正规口腔医院检查和矫正。“消费者、经营者和监管者共同努力,才能给口腔正畸行业‘正畸’。”
据《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