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歪子”出了名。
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一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在网络上被疯转,截至发稿,在b站上已有3634万的播放量。
视频用幽默旁白解构着“二舅”的一生,从年轻时“呆坐在天井里观天,像一只大号的青蛙”,到给女儿在县城买了房,再到66岁的“二舅”用三轮车载着88岁的母亲出门做木工。在意外残障后努力活着的“二舅”引发网友的共鸣,纷纷刷起“敬二舅”的弹幕。
漩涡中心的“二舅”未曾公开发声,up主“衣戈猜想”回应称,这几天知道二舅的人太多,多到让自己有些不安。他不希望二舅被过多打扰,已经让二舅的女儿宁宁将二舅和姥姥从村里接走,理由解释说“宁宁想他们了”,他们还挺开心。
7月30日,记者来到“二舅”居住的村庄,村里路上有一些外地人慕名而来。
“二舅”家的门前依旧静悄悄的,停着他的三轮车。外来人都知道“二舅”现在不在家,他们多数是各媒体的记者,也有人说不出身份,语焉不详“就是来看看”。
“二舅”与他的村庄
视频带火了“二舅”,他自己却“没什么感觉”。“衣戈猜想”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告诉他他现在很火,可“热搜”“排行榜”这些他都听不懂。
村里的人也听不懂这些新名词。消息传得很快,这两天,村里人都知道“歪子”出名了,但不知道他为什么出了名。
这座大山深处的村子里,69岁以下的人都可以称为“年轻人”,很多人用的是“老年机”。他们没有看过“歪子”爆火的视频,也忘了从哪听来的消息,只知道他现在叫“二舅”。
平日里,有人叫他“歪子”,有人叫他“老歪”,他在家排行第二,也有人叫他“二歪子”,但很少有人叫他的真名。
他的邻居是一位70岁的女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看过“二舅”出名的视频。她只知道“歪子”这两天不在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她笑着抱怨:“门锁给我修了一半就跑了,找不见人了。”
“你在哪里看到他的视频的,春晚上吗?”村里一位年过60的干部问道。他有些不理解“歪子”为什么走了:“把视频发到网上去火了,这是好事儿啊,自己躲起来干什么?”
村里花椒漫山遍野
“二舅”住的村子,是一座大山里的村庄,从市里驱车30余公里,一路平坦却崎岖。
这里缺水,没有现代的灌溉技术,种地主要是“靠天吃饭”。走在村里的路上,会遇到三三两两的村民扛着锄头,去到地里。
村里人几乎不种粮食作物,只种点玉米,够自己家里人吃就行了。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花椒,从大规模种植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
不止在地里,每户人家房前屋后,都种着花椒树。
中午,有村民在自己屋前收拾着上午摘下的花椒。村民上午摘了三棵树的花椒,一簸箕十几斤的重量。每四斤花椒能晒出一斤干花椒,收购价格大概在20余元。他估算,这筐花椒卖不到百元。
这里是一座“历史文化名村”,大大的招牌挂在村口,有村民骄傲地说,自己家的房子是洪武年间建成的,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明朝去。
村庄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年轻人了。有村民形容留下的人是“老弱病残”。户籍在村庄的有700多人,居住在这里的只有100多人。年轻人都在县上或市里打工,走得远些的,会到北京、湖北、湖南等外省。
有老人83岁,还每天拿着锄头下地干活儿。每年,每家种植的菜大多只够家里吃两三个月,多数时候还要到隔壁村子的菜场买菜,日子过得并不富裕。
村里干部说,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这个村庄可以算是市里最穷的村子。
好人“二舅”
“歪子”的腿没法去地里干活儿,也摘不了花椒。以前,他靠做木工维生,有村民说,近年活儿少了,他日子也不好过,小物件大家都在网上买,要修的东西也不多了。
邻居眼里的“歪子”很聪明,木工也会,电工也会,安门锁也会,好像什么都能找他修一修。
在村里,他修些小物件不要钱,村民们觉得这在村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他的邻居有时会塞钱给他,他会推脱,有时给几十块钱,有时给包烟。“他烟瘾大得很,一天能抽两盒。”
并不是所有村民都和“二舅”来往密切。
好几位村民对“歪子”的印象是“知道有这么个人,但是不熟”。
“歪子么,那咋不认得?”隔壁村的村民说。提到“二舅”,村民有些茫然,说起“她哥”,村民恍然大悟。“二舅”的妹妹嫁到了隔壁村,“二舅”有时去看妹妹,会帮着其他村民做活儿。
“他过得不容易。”这位村民说道。提到“歪子”,几个村民在一起议论,他们说,他是个好人。
“二舅”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大哥住在村里,三弟在外务工,一个妹妹嫁到了隔壁的村子。“二舅”的妈妈在子女家轮着住,每家住一个月左右。但她更喜欢在“二舅”家里住,住得就多些。
邻居解释,因为村里的人都要去地里做农活儿,“歪子”腿不好,做不了,在家的时间多些,对母亲的陪伴也更多。
因为身体,“二舅”说不上媳妇,领养了女儿宁宁。今年66岁的他,在亲近的人眼里随和、爱开玩笑,邻居笑他“不说人话”。平时,她常说“你个老歪子”,“二舅”笑呵呵的,也不生气。
邻居惦记着自己修了一半的门,“不知道老歪子啥时候回来,门还没给我修好呢。”
据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