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运河区居民刘某顺利拿回了被拖欠的19万余元工资。他曾受雇于我市一家公司,该公司陆续拖欠其19万余元工资。后来,刘某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律师涂卫波。在涂卫波的帮助下,刘某拿回了自己的工资。
涂卫波是我市一名社会法治督察员。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去年12月,我市公开选聘首批100名社会法治督察员。半年来,他们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6个,挽回经济损失400万余元。
物业更换
装修押金难追回
去年,新华区一个小区建好后,开发商移交给下属的物业公司管理。业主领取新房钥匙时,物业公司要求业主缴纳3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装修押金。然而,一些业主家中装修完成,向物业公司索要装修押金时,物业公司却不予退还,只答应业主可以充抵后续的物业费。
今年,物业公司又将该小区转交给另外一家物业公司管理。新的物业公司以对接手前的债务不知情为由,不承认业主装修押金可以抵扣物业费,并称原物业公司并没有将业主这部分押金交接给他们。
这些业主尝试再次去联系原物业公司时,发现该公司已注销。无奈之下,有些业主到当地行政审批部门投诉,有些业主则找到新的物业公司理论,矛盾非常突出。
社会法治督察员涂卫波得知此事后,持律师调查函到当地行政审批部门调取原物业公司的股东信息等。涂卫波帮这些业主向法院起诉,要求原物业公司股东对已经收取的装修押金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经过调解,他为40余户业主挽回经济损失26万余元。
村民摔伤
与村委会产生纠纷
今年5月初,泊头市一名村民张某驾驶农用三轮车到地里干农活。途中,三轮车不慎侧翻入路面中间的沟里,张某被甩下车,导致臀部、腰部、面部等处受伤。随后,张某被家人送往医院救治。
事发现场的沟渠是村里排水时临时开挖的,这项工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张某认为村委会对其受伤负有责任,在出院后找到村干部讨要说法。但是,村干部认为张某受伤与村委会无关。
双方各执一词,一时相持不下。张某经常去找村干部理论,双方矛盾愈演愈烈。社会法治督察员高利得知此事后,赶紧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高利耐心地给村干部讲解相关法律规定,让他们认识到施工挖壕沟必须及时回填,不能回填时必须设立警示标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村委会对张某的意外受伤负有责任,理应赔偿相应医疗费用。
最终,经过高利一个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达到一致意见,村委会赔付张某医疗费5000余元。
解决问题96个
挽回损失400万余元
据了解,我市公开招聘的100名社会法治督察员,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法律从业者、社区工作者等不同行业人群。
这些督察员除受理物业管理、经济纠纷、停车收费、拖欠工资等问题外,还围绕法治建设领域的重点难点、法治改革过程中的堵点困点、人民群众反映的焦点热点,深挖法治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症结,并将其反馈到相关部门。
据统计,近半年来,这些督察员共追踪、反映并解决物业管理、经济纠纷、停车收费等方面问题96个,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00万余元,并为我市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的法治督察对策建议3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