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第15版:15

那时的夏天

■张帮俊

现在人好像越来越怕热了,碰到酷暑天,还没晒会儿,便像怕热的知了似的,叫着“热得受不了”,躲在空调房里不出来了。其实,曾经的夏天比现在还要热,只是现在的人娇惯多了,更习惯于众多的消暑利器了。

那时都不知道还有空调这东西,多数人家能有台电风扇就幸福满满了。记得外婆第一次感受到电风扇吹出来的凉风,像个惊诧的孩子,道:“这玩意可真好!吹出来的风真凉快,比我那老蒲扇厉害多了。”不过,话虽这么说,她仍然喜欢拿着老蒲扇慢悠悠地扇着,就如同时光悠悠。

那时,大多数人家住的是平房,要么就是大院。很多邻居住在一块,到了夏天可就热闹了。酷热天,房子里热得像蒸笼,熬不住的人们都跑出来纳凉。凉席、凉床、蒲扇、毛巾、风油精、西瓜,统统上场了。男人们躺在凉爽上的凉床上,吃着西瓜,吹着牛,或者听着收音机里的评说,是那样惬意。女人们在一起家长里短,聊个没完没了。孩子们像乱蹦的蚂蚱跳来跳去,没闲得住的时候。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则像守护神似的,手拿蒲扇给熟睡的孩子带来清凉。如今,那份集体纳凉的快乐,已经很久没有体验了。人们已经习惯把自己容入一个清凉的个体世界了。

那时,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来说,期盼夏天,是有美食与快乐。拿着父亲发的冰棒票买个大雪糕,看着冒着寒气的雪糕,忍不住用舌头一点点慢慢舔,生怕一下子就吃完了。或者,抱着母亲发的汽水喝个饱。工厂双职工子女的那份快乐估计很多人都曾拥有过。捧着半个西瓜用勺子挖着吃更有吃劲。大中午不去睡觉,拿着网兜去捉知了,或者,夜晚拿着手电筒,夜下捉知了猴,更是夏天快乐的体验。

农村过夏充满着乡土气息。即使酷热,乡亲们仍然要干活,一顶草帽、一块毛巾、一瓶水,便是干活的装备了。乡亲们很懂得利用时间差。早起干活,避开酷热时。当贪睡的人起来时,他们早就干完活回来了。自家井水里弄点水来,洗把脸。水缸舀点水一口气喝下,抹抹嘴,那叫个痛快。勤快的女人早就做好了早饭,等着男人回来。一锅稀饭、一碟菜瓜、几个山芋,自家腌的咸鸭蛋,一顿简单的早餐就能满足简单淳朴农人的胃了。

农村孩子更不会闲着,会有属于他们的快乐。放牛的孩子会偷偷去河里洗澡,打个水仗,或者爬树去掏鸟蛋。尽管一个个晒得像黑炭,可是,那份快乐也是晒出来的。农村很多人家都种瓜,都有瓜棚,于是,躺在瓜田里看瓜,听夏夜虫鸣,看萤火虫闪着光亮飞来飞去,那份诗意是大自然所馈赠的。

如今,物质条件好了,消暑利器多了,可为啥仍有那么多人喊热。那是因为,我们的心很难静下来了。

2022-06-21 ■张帮俊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60564.html 1 那时的夏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