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芒种到了,又是一季农忙时。俗话说,芒种三天见麦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自然更替,景色不同,风韵各异;四个季节,四种旋律,四个希望,四种满足。对于四季,我喜欢秋的丰厚、冬的冷傲、春的含蓄,但更喜爱夏的奔放。
夏日流年,彰显的是一种烈日炎炎,让人看到的是那灼热的阳光;代表的是一种绚丽多彩,那五彩缤纷的颜色,把农家温煦的夏日填得满满当当。热情似火的夏日,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串跳动的美妙音符。
夏之情,夏之景,夏之形,夏之声;蝉鸣,蛙声,蜻蜓,萤火;清风,绿草,池塘,荷花;还有夹杂着枣花的香甜气味,在热烈的季节里,尽情融合成一个悠长的盛夏,让人们在躁动中获得一份回眸自省的宁静。抽抽鼻子,我感到夏天来了。
夏天的记忆,让我永远忘不了当年夏收时父老乡亲脸上的那种喜悦。说实话,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人,一年到头一个活儿接着一个活儿,难得有清闲的时候。而“三夏”是每年的第一个大忙,乡亲们不畏酷暑,挥汗如雨忙又忙。在这个季节,最让人动情的是那麦浪滚滚、乡村尽染的金黄。
每到麦秋抢收时,家家户户都要烙大饼、蒸饽饽,好让大人孩子吃得饱饱的。起早,大家拿着锋利的镰刀奔向麦田,那架势活像冲锋陷阵的勇士一般。干硬的麦芒,常常把胳膊划得深一道浅一道,汗水一浸杀得肉疼。脸被烈日晒得黝黑,臂膀烤得冒油,汗水有的滴进眼里,有的滴进土里。尽管人们累得直不起腰,但还是被丰收的果实撩拨得激情高涨。
瞅着场上那一堆堆金黄的麦粒,踏实欣慰的感觉便油然而生,老老少少开心爽朗的笑声,早就把一年的心酸劳累带向远方。
夏天的气息,使我忘不了年轻时老家的那炎炎烈日。印象中,40多年前的盛夏,骄阳似火,太阳烤得大地如同蒸笼一般,闷热的天气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土地异常焦渴,地里的土热得冒烟。人们走在路上,不一小会儿就大汗淋漓,光着脚的孩子们在地上被烫得直跳。
夏日,地里的柳树,热得像着了灾,叶子挂着灰土在枝上打着卷,那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一动不动。青蛙在池塘里呱呱地叫个没完没了,知了在树上一个劲儿地嘶哑呐喊。
酷热高温的夏天,让人感觉是那么无奈。无论是急匆匆走在那烈焰升腾的乡间小路上,还是躲进树木的阴凉下,不管是刚一觉醒来的清晨,还是尚未入眠的午夜,暑日的炽热总是纠缠着,让人憋闷得心烦。
迷人的夏天,童年时的欢声笑语,播撒在每一个角落。细细想来,没有夏日的烈焰,哪来缤纷绽放的荷花仙子?没有夏季的炙烤,哪有千顷麦田波浪滚滚的金色地毯?没有炎热的夏天,哪有秋季累累硕果的收获?夏季的炎日,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锻炼与考验。
对当年我们的玩伴来说,夏天又是那么热闹快活、激情无限!那时,大多数小朋友只穿个短裤衩儿,条件好些的再穿个挎带子背心,不停地奔跑着、追逐着、嬉笑着、喊叫着,别提有多么兴奋,多么轻松和愉快。白天,想游泳戏水的,随时往河里一跳,扎猛子、打水仗。晚上,在当街有讲故事的,有捉迷藏的,有打尜尜的,玩得是特别尽兴。
生命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美好。回望当年,我愈来愈感到:夜深了,明净清澈如柔水般的月色,成了夏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离开农村耕作的生活已经多年,但麦浪滚滚的丰收场景,仍然是我难以抹去的真切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