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过80岁生日吹蜡烛的情景历历在目,热闹的祝福声犹在耳畔。过生日时,大家准备了祝寿礼金,不过也有一点困惑,那就是老人家收了礼金都是按惯例往银行一放了事,于是我们商量着送老人一个特别的小礼物。
在送什么礼物的问题上家人们产生了一些分歧,最后还是侄女说了话一锤定音,“送奶奶一个手机吧,原来的手机太旧了,而且不是智能机,微信都用不了”。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平时去看望老妈,都能看到她那用了有些年头的老人机,表面的烤漆都磨损了不少,机盖的下沿还摔过一次,有个很明显的凹痕。手机质量虽然不错,确实也该换一个新的了。
我和老妈商量时,她的意思是继续换一个老人机就可以了,按键大,声音大,用着习惯。我把换智能机的想法解释给她听,现在的智能机可以使用微信和孩子们进行语音,可以视频通话。母亲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下决心学习使用微信。
新的手机很快送到老妈手上,她戴上了老花镜,手指摩挲着屏幕,一不小心就触碰到了应用程序,不会退出去。我鼓励她大胆些,不要怕错,把一些图标、箭头、退出方式等一一告诉她,直讲到嗓子眼儿冒烟。老妈这个年龄的老人学习能力就是一个字“慢”,我也知道慢工出细活,千万急不得。
此后家人们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不管谁去家里看望老妈,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她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决。每当老妈通过学习,会往微信群发送一些简单的信息时,大家都在群里竖起大拇指点赞或送上鲜花,她回复的那张笑脸让人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那天我去看老妈,简单地聊了下家常,她便急切地拿起桌上的手机,我知道自己作为老师该登场了。我故意咳嗽一下,清了清嗓子,摆出老师的样子。老妈年轻时是教师,对我这个架势自然熟悉,笑着用手点点我。
老妈学习得慢,但很认真。这段时间以来,她已经学会用手写板编写发送信息,转发他人的信息和图片,和我们微信语音通话。今天我要帮她关注几个戏剧的公众号。
老妈年轻时就爱听越剧,原来都是看电视、听广播,家里还有不少的戏剧磁带。我关注完微信公众号后,把手机递给了老妈,让她按我说的操作,加深印象。老妈坐着,我站着,我看着她那一头白发和眼角深深的纹路,感慨老妈真的老了,可再看她架着老花眼镜,紧抿着嘴角,严肃又认真的面庞,仿佛又见到那个站在讲台上、热爱学习的年轻老妈的样子。
老妈点击微信公众号的小程序进入,看到熟悉的段子,自己试着调出来了,是越剧小百花蔡浙飞的《陆游和唐婉》,唱腔婉转动人,对老妈这样的资深戏迷也是一击破防。剧中这两位角儿可都是古代的文艺青年,老妈半眯着眼,满脸陶醉地跟着唱和,手上的动作也应着景,我听着是那么字正腔圆。那一刻我感受到,学习的力量让她的眉眼中划过年轻人才有的自信光芒。
微信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情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永无止境的学习精神,这也是老妈的微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