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9日
第13版:13

胃口太好,一吃就停不住嘴

肠道细菌“控制”了食欲

“吃”这件小事,对很多想要控制体重的人来说,是痛并快乐着:食欲来了,吃东西时幸福又满足,吃多了又会后悔,然后第二天继续循环重复……

食欲太好,总是忍不住吃太多,可能不是你的自制力太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可能是因肠道里的细菌,让你对食物“下手”。

肠道细菌

可以与大脑“对话”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此前的研究证实,肠道内的神经系统能独立于大脑进行感知、接收信号,并作出反应,使人产生愉快或不适感觉。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法国的科学家团队证明了一个惊人的事实:肠道细菌与大脑之间发生了“对话”,神经元可以直接感知细菌,并相应的调整食欲和体温控制。

肠道细菌的结构成分可以被下丘脑神经元直接感知到,从而调节摄食行为、筑巢行为和体温控制(可能受到性别和年龄依赖)。大脑可以用肠道细菌作为间接的食物摄入量衡量标准,也可以直接衡量食物摄入导致的细菌增殖或死亡情况。

为啥有的人食欲特别强

刚吃完饭又饿了,越想控制饮食越觉得饿,就算不饿也想吃点儿东西……食欲太好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导致的:

疾病会让食欲大增

糖尿病 35岁或40岁,突然食欲旺盛,易饥饿,但体重却在减轻。

甲状腺疾病 食欲旺盛,总感到疲劳、乏力、怕热、易出汗,易情绪激动。

肝功能异常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不能正常分解肝糖原,需继续消耗血液中的糖原,易饥饿。

下丘脑综合征 除了容易饿,还表现为肥胖、嗜睡、头痛、视力减退等。

“饥饿素”让人想进食

身体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控制食欲,位于下丘脑的指挥官接收到身体传来的信号时,下丘脑会释放出化学物质。

“饥饿素”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主要由胃分泌,是进餐的关键调节器。每当我们看到诱人的食物时,体内的“饥饿素”浓度会上升,大脑指挥身体向食物“下手”。

夜食症影响食欲

夜食症是一种由生活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常熬夜、上夜班以及三餐不规律等人群中常见。医学界对“夜食症候群”的定义包括早上厌食、晚上吃得多及合并失眠症状等,其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夜食症患者不仅要看消化科,还要看心理科,压力过大,情绪管控不良都会导致该病。

食物能满足情感需求

美国研究发现,总想吃东西还与满足情感需求有关。比如,当人们感到紧张或焦虑时,更易渴望多糖、多脂食物。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血清素水平,能暂时缓解压力、减轻焦虑和保持镇静。

六个方法控制食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理控制食欲、保持膳食平衡,才能有效避免暴饮暴食和不规律饮食给身体带来的负担。

平时,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件事,无痛苦地少吃点:

将三餐时间固定

进食时,消化系统会被调动起来,分泌消化液,长期如此,大脑和肠胃都会开启记忆功能,到了饭点就开始工作。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00—19:00。

调整进餐顺序

先吃蔬菜,然后吃蛋白质,最后吃高血糖反应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控血糖、减体重,也就是先吃素菜,再吃荤菜,最后吃主食。肠胃健康的人,也可以饭前吃些水果,或喝一小碗清淡的汤。

多吃饱腹感强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像蔬菜、菌类、水果、粗杂粮等,让人产生较强的饱腹感,也是公认的低热量食品。鱼、虾、鸡等白肉,或是瘦的红肉,都含有较低的脂肪和很高的蛋白质,令饱腹感持续时间变长。

吃饭时要专注

饱的感受要在专心进食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就很难感受到饱腹感的变化,不知不觉地饮食过量。

放慢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延长用餐时间,刺激饱腹感神经中枢,反馈给大脑“我已经饱了”的信号。尝试用15分钟—20分钟吃早餐,半小时左右吃中晚餐。

不要熬夜

熬夜时除了困,还会给饥饿找到可乘之机。规律作息,尽量别熬夜,平时也要注意情绪调节,学会释放压力。如晚上太饿,可以少吃些高纤维、高蛋白或全谷食物,比如,全麦面包、香蕉、杏仁、牛奶等。

每餐吃到“七分饱”

七分饱的感觉,需要通过饮食自我观察,大致感觉是胃里面还没有觉得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主动进食速度也明显变慢。

据《生命时报》

2022-05-09 胃口太好,一吃就停不住嘴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6415.html 1 肠道细菌“控制”了食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