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6日
第14版:14

小人书情结

赵树平

前些日子,整理家中杂物,又看到书架上封尘了几十年的百十本小人书。

上世纪60年代初,我上小学,学校每周末有故事会,由老师们轮流讲故事,村里每天晚上也有说书的。什么《烈火金刚》《包公案》等古今故事,无一不让我痴迷,且总想读更多的故事。那个时候,我买不起中外名著,就算偶尔“逮”着一本,我才上到小学二三年级,也看不懂。我便盯上了小人书。

看到哪个同学有小人书,就想法借来一阅,一开始,借本班的;后来,我也借其他班的。只要你有小人书,我就是你最“铁”的朋友,直接或间接地,我总会把小人书借到手。有时,为看一本小人书,要苦等上两三天才能排上号。记得村里有一家存有成套的小人书,我约了两个朋友主动向那家孩子示好,帮他扫院子、抬水,最终看全了那两整套小人书。

《杨家将》《岳飞传》……让我们爱不释手,如饥似渴。午饭时间到了,人家大人对我说,回家吃饭吧,下午再来。“没事,不饿!”我依然蹲在墙角边,全神贯注地看着。

看书是要有来有往的,不能光看别人的书,自己也要买书给别人看,这样才能越看书越多,越看朋友越多,书的来源也就越多。那个年代,我家没有多少钱。我平时一分一角地攒着,偶尔捡点儿破烂,卖个三角两角的,我就拉上几个朋友,跑到离家三四公里远的沧县兴济镇,买回自己最喜欢的书。

那时候,我不仅爱看小人书,还想做英雄。我敬佩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我怜惜杨继业拒当战俘、撞碑而死的悲壮;我崇拜杨子荣入虎穴、擒顽匪的勇敢机智;我痛恨日寇占我山河、杀我同胞的残暴……

几十年过去了,我由少年、青年、中年迈向老年,虽始终未成英雄,连舞枪弄棒的本领也没有,但从来不缺爱国的精神、忠厚的品质和关爱他人的热情。

2022-05-06 赵树平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6241.html 1 小人书情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