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1日
第13版:13

回望老家的春天

■寒朴

今年从惊蛰到清明节前后,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一步也没离开过市区,自然也就没能回乡下的老家祭奠先人。童年时老家春天的情景,却不时浮现在眼前,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无尽思念。

岁月流淌,乡愁是感恩的门,是生命的魂。老家是根,老家不老,老家可亲。白驹过隙,当年老家在心中打下的深深烙印,童年的美好时光,童真、童趣、童事,永远镌刻在我的心灵深处。

记忆里的童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那么景色宜人。小朋友们脱下厚厚的冬装,撒着欢儿跑来跑去,小草从泥土里冒了出来,柳树的枝叶被淅淅沥沥的春雨染绿了。春风更暖了,花儿更美了,那欢快而悠扬的柳笛声又在耳边响起。

我爱老家,更爱古老而年轻的无棣水、岸边柳。老家村前从西南方向逶迤东下奔流入海的无棣沟,又名无棣水、无棣河,在《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周时期地图上标注名称为“无棣水”,是当时全国13个水系之一。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晚泊无棣沟》,曾描写了无棣沟当年百草丰茂、舟楫交错的繁忙景象。

老家的春天,是从无棣沟岸边的柳枝开始的。春风像一把多才多艺的剪刀,裁出鹅黄嫩绿的柳叶挂在柳枝上。浅绿色的枝条在河面上轻轻摇曳着,让人心醉。春天是孩子们的天下,柳笛声声,给幼稚的童年带来了欢乐,大地焕发出春的气息。

清明,一个后人慎终追远、孝心长存的节日。每当杨柳青青的清明时节,心中追忆的哀思油然而生。此时,深感生命在无尽苍穹下,是如此的短暂与渺小,唯有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自然、敬畏人生,才能真正领悟幸福的真谛。

祭奠先人,感恩生活。清明感恩,是根的文化。感怀清明,让我们在未来岁月里,感受生活的意义,品味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历史的传承中,我们才能辨别什么是真、善、美,学会敬仰之爱。清思明理,叩问心灵,坚定理想信念,扬起追逐梦想的风帆,在纷繁的世态中,努力做个真实的自我。

春天,是灵魂的洗礼。人生的可贵,在于拥有一颗没有皱纹的灵魂。水滴石穿,不在水的力量,而在于时间的力量。青春,应当是波滚浪激的春潮,是碰撞迸射的火花。大海见证着它的激情,苍穹记录下它的跃动,即使静止、即使凝固,毕竟曾经壮丽过。

童年时的春天,是一望无际的深绿色,是一段蓝天、碧水、野花和一帮顽皮孩子追逐嬉戏的难忘时光,如一幕画面,长在记忆的旅途,成为留在心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所谓青春永驻,绝不仅在于生理的年轻,更在于一种心理的不老,这无疑是更难能可贵的。当今天变为昨天,明天变成今天,仍会有一曲用心灵弹奏的青春之歌,在你我耳边回旋。

青春是付出,也是储蓄。青春的脚步匆匆,奋斗的梦想永在。快乐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满足。当一个人步入老年,若年轻时做过的事无愧于心,这才是朴素的人生,踏实的人生。

春天,是心灵唤醒、情感萌发、思绪涌动的季节。春天,赋予万物生机,赋予万物活力,带给人间最蓬勃的生机,只要我们积极地去追求进取,人生就会是永远的春天。

风风雨雨人生路,岁月如歌,生命如歌。我辈虽挡不住岁月更替的脚步,却能抹亮人生的底色,体味质朴的愉悦,享受耕耘的收获。

有人说,老年是人生的冬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但从老前辈们身上我清晰地看到,真正把春天的精神、春天的魅力,深深埋藏在心底,老年同样是一个幽静的春天。

2022-04-21 ■寒朴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55126.html 1 回望老家的春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