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阵柳笛声,像一股清泉,流入耳朵,流进心田,流进记忆里的童年……
头上,顶一圈柳条、杏花编制的花环。嘴里,浅浅地衔一枚柳笛。儿时的我,光着脚丫,在村子口、田野间、河堤上,来来回回地吹着柳笛。快乐的笛声,滑落在田埂上,散落在碧草间,荡漾在河面上……
那个时代的孩子缺少玩具。一管柳笛,自然人人喜欢。但做柳笛需要一定的技巧——柳枝不能太粗,否则柳笛声音太沉,吹出来像牛哞声;太细也不行,细了气流不畅,吹得断断续续的,像公鸡打鸣。最好选筷子头粗细的柳枝,吹起来清脆悦耳。柳枝要嫩,老的难脱皮。枝条要平滑,有分枝的不行。
选好柳枝后,用小刀将柳枝切成葱段似的一截一截的,用布鞋底压着轻搓几下,柳枝的白色木质露出头来,指尖捏着轻轻一拉,木条和树皮脱开,扔掉木芯,在清水中将柳管洗干净,用指甲将吹气的一端刮薄。试吹一下,音色不错,一枚柳笛就做好了。
会做柳笛的人,很享受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崇拜。他们毕恭毕敬地给做柳笛的大哥哥送柳枝,捡木条,递柳笛。眼巴巴地看着一枚枚新做的柳笛分发到别人的手中,心里急啊!最后,他们也得到一枚柳笛,脸上才露出了笑意。
等到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枚柳笛,我们便仰起脖子,一个个撮起小嘴,鼓起腮帮,兴高采烈地一起吹了起来。此起彼伏的笛声,给村庄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一声一声的柳笛,吹出了童年无忧无虑的快乐。
村头,袅袅的炊烟在屋顶上盘旋。空气中,飘荡着韭菜鸡蛋的香味。耳畔,那悠悠的柳笛声仍在回响,我仿佛漫步在儿时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