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楼下有一盏路灯,细小瘦弱的杆上被调皮的孩子刻满了幼稚的话。之前,我从未注意过这昏暗的路灯。直到高考失利,我选择复读那年,才发现它散发出的暗淡却又火热的光芒。
它的光比起白炽灯,一点也不算明亮。但那饱满的橘色却让人莫名的温暖,仿佛这光是有温度的,可以温暖到人心底。周围一圈朦胧的光晕,更给它添了一层柔和的色彩。虽然灯杆上伤痕累累,可那橘色光芒却坚定有力。每次看见它,我心里都会莫名踏实。
复读那一年,家里的气氛一直很凝重,只有母亲会说几句俏皮话逗逗我。晚上回来,我总有夜宵吃,母亲说是下午剩的,可看着那满满的盘子,我怎么也不信。为了不辜负母亲,我都会尽量多吃一些,然后坐到我的小书桌前继续复习。
高三很苦,复读的感受更涩,总觉得自己哪里都差,哪里都需要巩固。于是,做着做着,夜就已经很深了。偶尔我走出房间去卫生间,都会看见母亲房间的门是开着的,灯也是亮着的。第二天问起来,她总说自己不困,在看电视或者织毛衣之类的。可她每天早上都在我醒来之前就做好了早饭,晚上怎么能不困呢?
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照旧在楼下抬头看了看路灯。一圈圈朦胧的光晕,仿佛像高温熔化了周围的事物,一切都变得忽远忽近。透过它,我隐约看见自家阳台上有一个人影。我好奇地把目光转向阳台——原来是母亲。她每天都在阳台上看着我回家。后来,我一直在想,之所以觉得那路灯温暖且有力量,是不是因为灯光中凝聚了母亲的守望?
日子一天天过去,复读的一年在路灯和母亲的陪伴中飞快流逝。我终于没有辜负自己,也没有辜负母亲。坐上开往大学所在城市的火车上,我透过车窗回头看,母亲还一直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