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真)随着天气转暖,方便的“果切”迎来了销售旺季。外卖平台的果切产品因种类丰富、下单便利,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今年27岁的杨小萌,供职于市区某家公司,是“果切”的“铁粉”。“所谓果切,就是商家将各种水果切开后‘混搭’成拼盘进行销售。自己经常会在外卖平台上点‘果切’,只需动动手指,洗净、切好的新鲜水果就送到家。”
“‘果切’省时省力,想吃什么点什么,虽然价格比普通水果贵些,但我也能接受。”杨小萌平时习惯点四拼“果切”,火龙果、猕猴桃、橙子、菠萝、哈密瓜、西瓜、芒果……从中随意挑选四样儿进行搭配。
杨小萌告诉记者,自己是个“懒人”,平时买的水果经常因为放置时间过长而坏掉。“有一次买了哈密瓜,买回来后只吃了三分之一就扔掉了。”
她说:“‘果切’按需购买,不仅可以吃到多种水果,还能一次吃掉,既营养丰富又避免浪费。”
记者打开美团APP,在生鲜果蔬的页面可以看到,有不少店家的月销量都达到了上千单,还有不少消费者选择复购。
一些店家承诺所有“果切”均为鲜果现切,若出现不新鲜、腐烂、变质现象,消费者可以在24小时内找商家申请退款。有的店家还推出了“果切盲盒”,随机发送水果,不接受指定,给一些有选择困难症的消费者提供不纠结的理由。
一家“果切”店的工作人员张女士向记者介绍,线上的“果切”生意一直都不错,购买者以年轻人居多。晚上的“果切”订单会相对集中,店里要营业到11点。节假日的订单量有时能达到上百单。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二线城市的“果切”订单增长速度已远超整果。选择“果切”的人群有近七成是女性消费者,18岁到30岁占了八成。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也有不少消费者对“果切”持有怀疑态度。线上果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业内人士指出,“果切”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但其中可能会存在用坏果、水果产地信息不透明、选材不新鲜、加工过程不卫生、加工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年轻消费者切勿盲目跟风,既要方便吃,更要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