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有去触摸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念头:去旧城区,寻一条老街,静静地从一间间老屋前走过,只为感受岁月沧桑背后的光阴故事。其实,对我来说,如果真要梦回一处苍凉、亲切而温暖的地方,还是那家乡的老屋。
小时候,从不曾感觉到家乡有何特殊之处。唯记得漫山遍野都留下和小伙伴玩耍的足迹,甚至常常忘记了回家。
很多年后,再回首,那种感觉变得有些微妙。家乡俨然是一个温暖无比的词,如桃花源一般。对小孩来讲,是蝉鸣蛙鼓的欢乐童年;对大人来讲,是与世无争的安心归处;对老人来讲,是落叶归根的厚重乡土。
或许是一张旧照片,或许是一场风雨,或许是一段往事,都可能触及常年在外的游子的内心,浓浓的乡土情怀喷薄而出,眼眶一热,泪流两行。
家乡近几年的变化有些大,最明显的就是大部分老屋都被拆除了。不过,我家的老屋尚存。在夕阳的余晖下,它独撑着泛黄的身躯,在月色的清辉中诉说着昔日的荣光。这里有过烟火袅袅,也曾热闹喧哗。
空闲时,我总要回老屋看看。抚摸着那一道道古朴的印痕,我的心会格外宁静,这种宁静来自老屋自身的气韵。这种气韵能穿透灵魂,让我感受到它的沧桑与淳厚。
老屋的墙体早已斑驳,但布局相当讲究:正对门的是窄而长的走廊,两边是对称的小偏房,再穿过一方天井,便是正房了。旧旧的朱红门连同屋顶上的小青瓦,一起掩映在一片绿色中。转过后门,走过曲折的小道就到了后院。这种建筑布局含蓄而深远,恰似一出构思精巧、情节跌宕的古戏曲,让人回味无穷。
朋友小聚时,常感叹生活节奏太快,没能好好品味生活,希望假期可以去旅行、去放空心灵。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些折腾,更向往一种宁静的生活,大概就是回乡下老屋小住几日。
朝闻“鸡鸣桑树颠”,午见“依依墟里烟”,傍晚“采菊东篱下”,夜里“带月荷锄归”……老屋依旧是老屋,我已非当年的我,但那些过往,每每想起便倍感亲切。冷暖人生,情满老屋。闭上双眼,那些往事依然浮现,那些身影依旧清晰,温馨一生,幸福一世;睁开双眼,瞬间又回到现实,泪水无声地落下。
岁月行走一程,老屋的苍凉就增添一分,演绎的故事就多了一段。一间老屋有一间老屋的悲欢过往,一段过往有一段过往的离合忧伤。
站在老屋前,远眺绿色的山野,一条公路蜿蜒而过,如系在山腰的一抹素绸。路边点缀着些新房,红砖碧瓦为绿水青山增添了些烟火气,温暖了视线。老屋新房,新旧交替,不必感伤,时代在进步,家乡在发展,值得高兴。
也许,老屋的一砖一瓦终究不能被时间赦免,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然而,那些老屋所承载的光阴和历史呢?我想,即使老屋没了,但脚下的土地仍在,那么乡音未变,情怀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