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26日
第15版:15

小喇叭

■蔡晓菲

那时,村里每隔一个电线桩就有一个小喇叭。每天听着小喇叭播放消息。村干部清清嗓子,手拍拍话筒,说着今天天气。顿了顿接着说,过几天就是春节了,供销社新鲜年货也摆起来了。老人一听年货来了,急急忙忙放下手里的韭菜,骑上三轮车去供销社,盼着买到小孙子最爱吃的瓜果蔬菜。

村干部继续说,村里合作社年底了要分红,村民代表吃过午饭来大队开会。晚点还有退休老教师在大队写春联,大家都过来热闹热闹。说罢,放几首过年喜庆的歌曲,热气腾腾的年味就上来了。

老人们系着围裙,在灶头间做着赤豆糕,圆形的、五角星的。客堂间桌子上打扫得干干净净,自制的小布扫帚挂在八仙桌侧面洞里,桌上备着瓜子、话梅、炒花生等,孩子们假装经过,悄悄偷吃两颗花生糖。

大人们从箱子里拿出福字、春联。贴之前,把大门擦一擦,图个好彩头。孩子们则在一旁等着粘福字。

小孩子们颠颠跑去里屋,看着奶奶剪窗花。一叠红纸、一把剪刀、一支铅笔,一张张生龙活虎的纸花粘在玻璃窗上。心痒痒,手也跟着痒痒,拿起一张红纸,就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啊折、剪啊剪。一瞧,明明都是喜庆的大红色,一个展出来是妥帖的福字,一个展开来四不像。

后来有了网络、短信,村里的喇叭不响了。只有老一辈留存着一些回忆,原本热闹的年味也淡了不少滋味。

前几年回村里,喇叭竟又“回来”了。春天赏花、换季添衣、农房翻建,还有文艺演出。村里喇叭用普通话和土话交替着喊,说的都是村民关心的大事小情。

又是一年除夕夜,小辈们牵着孙子辈,提着礼盒回村,贴春联、放鞭炮,孩子们放下平板电脑,大人们放下手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头是喇叭里播放的喜庆的音乐。

过了一会儿,村委会主任清清嗓子,说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请来了镇上的医生护士,可以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有需要的村民赶紧到大队来。还有写春联、猜灯谜、吹糖人,大家都过来热闹热闹。

老人摸着孙子的头,说今年村里越来越“给力”了。孩子眨巴着眼睛,竖起大拇指说:“爷爷真时髦,这都知道。”

老人整了整帽子,得意地说:“这不是村里的小喇叭的功劳嘛。”

孩子舔着手里的糖人,祖孙两人手拉着手,心满意足地走在铺好的石子路上。

2022-01-26 ■蔡晓菲 2 2 沧州晚报 content_47727.html 1 小喇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