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又能吃炒豆,又能吃糖瓜。”“二十三,糖瓜儿粘。”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祭灶节,又称“小年”“祭灶日”“送灶节”“灶王节”“灶君节”等,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祀灶神的节日。
小时候,家境贫寒,物资匮乏,只有到了腊月二十三,才能捞着吃顿猪肉饺子,还能吃上白面馒头、糕点和灶糖。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辞灶。母亲把糕点、灶糖、炒豆摆在锅台边的灶君旁,点燃三根香,非常虔诚地念叨着,并把灶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说是这样才能上天言好事。
记得那时候的灶糖,是用麦芽糖做的,上面沾有薄薄的一层芝麻粒,吃起来非常黏牙。待香快燃烧完的时候,母亲便吩咐院子里的父亲把鞭炮点燃。在震耳的“噼噼啪啪”声中,母亲把“酒足饭饱”的灶王画像请下来,到院子里点燃,目送着灶王爷化为一缕青烟,直上九天而去。
父亲带着我们磕三个头,磕完头,整个祭灶辞灶仪式也就完成了。那时候家教很严,香没有燃尽是不能吃贡品的。嘴馋的我们好不容易眼瞅着香彻底燃尽了,才大快朵颐起来。
长大了才知道,灶神全称为“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除了掌管饮食,还兼具考察人家善恶行径的职责。
相传灶神左右各有一神灵随身携带两只罐子,一只是“善罐”,另一只则是“恶罐”,分别记录着这户人家的善行和恶习。每年岁末,灶神都要上天汇报一年来在人间考察到的各种消息。上天会根据他的汇报结果来决定对这家进行怎样的惩戒。
谁家都希望家里平平安安的,所以灶王爷要回天宫时,人们敬献给他的糖瓜又甜又黏,甜到他不好意思说坏话,黏到他即使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炒豆是供给灶神坐骑的上等食料。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不仅尽心地巴结灶王爷,还要把他老人家的坐骑打点好,这样他才会“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40多年时间眨眼即逝,我也已过知天命之年。生活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风俗依旧。也许是条件太好了,再丰盛的贡品,也吃不出童年时期的纯真香甜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