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灵深处,一直珍藏着一个八毛六分钱的故事,那是四十年前母亲和一位老人买卖鸡蛋演绎的。
那是一段两毛钱差不多就能买一顿饭的岁月,我当时只有十几岁。
外婆患病初愈,身体需要补养,自家老母鸡下的蛋供应不上,于是,我跟着母亲一起去了集市。在集市的一个旮旯处,碰到一位老太太。老人衣衫褴褛,面前放着一篮鸡蛋。她坐在地上,手却紧紧握住篮子的提手。
母亲蹲下身仔细瞧了瞧篮子里的鸡蛋,感觉不错,便和老人谈妥了价钱。母亲一边和老人说着什么,一边从内衣口袋里掏出钱,点了几张,递给老人。老人找了钱,我和母亲便匆忙往家赶。
回到家,母亲习惯性地数了数剩下的钱,神情表现出些许不安,连午饭也顾不上做,转身就要去找卖鸡蛋的老人。在一旁的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稀里糊涂地跟着母亲又走出了家门。
好在母亲问过卖鸡蛋老人所在的村子。
我家和老人的村子相距大约三四里地。当时刚下过一场小雨,路泥泞不堪,我们费了好大劲才来到老人的村庄。母亲根据老人的体貌特征打听到了她的住处,老人正在做午饭,见我们到来,满脸疑惑。
母亲赶紧向老人说明来意,听着听着,老人激动起来,没等母亲说完,就急忙放下手里的饭勺,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包着的布绢,小心翼翼、一层层地揭开。也不知揭了多少层,我才看见里面皱巴巴的一卷钱。
她数了数,然后拉着母亲的手千恩万谢……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由于疏忽,老人多给了母亲八毛六分钱,母亲是专程来送还这笔钱的。八毛六分钱在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当时可是十多个鸡蛋的价钱。
回家的路上,我问母亲:“为什么要把这些钱送给人家?”母亲告诉我:“这些钱本来就是人家的,如果我们不送还,就是贪小便宜。”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由人子成为人父,虽然人生跌宕、饱经磨难,但我一直没有忘记母亲的做人标准。母亲通过八毛六分钱折射出的人生理念,已被我作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但我受用终生,而且还要将其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