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一词相传来自周赧王姬延。
东周最后一位“话事人”周赧王在位时,周朝已走向末路。周王室没落,诸侯国征战不断,各自为政。
战国后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楚国为阻断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联合其他几国决意攻打秦国,送书周天子,以其名义牵头。周赧王正恐秦兵势不可挡,立即答应出兵,但彼时的周王室人丁少,土地缺失,兵力与财力不足。于是,周赧王想出一个办法,向自家处的商贾、地主借钱养兵,并承诺事后以战利品偿还。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命令大将军率五千兵马,约合六国伐秦。当时,大多国家或畏惧秦国强大或保存实力并未出兵,只有楚、燕两国前来增援,后因援军不至草草收兵。
当时,周赧王从商户手中借来的军资已所剩无几。事后,商户上门讨债,他们聚集在宫门外,周赧王避无可避只好躲上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