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骄傲
沧州骄傲
候选人事迹展示①
候选人事迹展示
“娘,吃饭了。”家住任丘市辛中驿镇张施村的隋海增为李富荣老人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
隋海增管李富荣叫娘,不知道的人以为他们是娘儿俩,其实,他们没有血缘关系。隋海增伺候的娘,是他妻子陈学军的前婆婆。
隋海增与陈学军结婚20年来,他坚守承诺,疼爱着妻子和继子、孝敬妻子的前公婆。
因“孝”结缘
隋海增今年53岁,原籍内蒙古赤峰。他兄弟姐妹7人,父亲去世早,他20岁便外出打工。2001年,隋海增经人介绍,认识了守寡的陈学军。交往过程中,陈学军提出“我要带着公婆改嫁,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他们”的要求。
原来,陈学军曾嫁到任丘市张施村,前夫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留下陈学军带着不满10岁的儿子。陈学军的公婆李富荣老两口也因此备受打击。为了支撑这个家,陈学军付出了很多,李富荣老两口都看在眼里。他们心疼这个好儿媳,多次劝她改嫁,可陈学军不忍心丢下两位老人。
当陈学军提出“我要带着公婆改嫁”的要求时,隋海增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同时,他还作出承诺,会和陈学军一起支撑这个家。
陈学军的公婆还有一儿一女。隋海增和陈学军结婚后,主动和老人商量,又征求老人儿女的意见,最后尊重老人和老人儿女的意思,陈学军和前小叔子轮流照顾老人。
信守承诺
隋海增与陈学军结婚后,他对待继子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陈学军的前公婆,更是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
陈学军的前公公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婆婆患有心脏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还需要让人照顾,吃药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方便照顾二老,隋海增在张施村找了一份工作,家里有什么事,他能够很快赶回家。
隋海增原本是个吃饭凑合的人,为了让老人吃好,他学会了做饭,每顿饭都按老人的口味变着花样做。
在李富荣眼中,隋海增就跟亲儿子一样。“俺们海增呀,人好,对我们也好,每天娘长娘短地叫俺,俺听着高兴!”
2010年,李富荣的老伴儿气管炎突然加重住进了医院。隋海增经常守在病床前照顾,喂水喂饭、端屎接尿,从来没有抱怨。老人去世后,隋海增与陈学军又以儿女的身份为老人操办了丧事。邻居们纷纷为他俩竖起大拇指。
辞职照顾老人
李富荣的身体不好,心脏病经常发作,有时一年要住几次院。隋海增请医买药,从没厌烦过。
2015年,75岁的李富荣心脏病复发进行了手术。隋海增夫妇不仅陪在病床前精心照顾,还分摊了老人8万多元的住院费用。
老人出院回到家,不能下床活动,隋海增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暂时辞去工作,留在家里全心全意照顾老人。在隋海增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身体恢复得不错。
生活中的隋海增很是勤俭,但他舍得给老人、孩子买吃的、穿的,却从来不舍得为自己花钱。“我挣的工资不高,给老人买药的钱不能省,给孩子用的钱也不能少,我苦点没事,只要别苦了老人和孩子就行。”隋海增说。
隋海增孝老敬老的故事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他先后被评为任丘市道德模范、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河北好人”等,还获得了第八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他的家庭被评为任丘市首届文明家庭。